每经编辑 孙志成
1月8日上午
在江西南昌安义县鼎湖镇
一摞摞现金垒成一座“金字塔”
足足有1486.07万元
原来,当地种粮大户凌继河
又在给农民发年终奖
“万小毛,508600元”
“孙龙芳,433200元”
……
当主持人念到“‘种粮状元’刘守量,543550元!”大伙的欢呼声更加热烈。“再次当状元的感觉怎么样?”领到一大摞奖金后,刘守量被大伙团团围住,成为“盘问”的焦点。
据江西日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刘守量自2011年起就成为凌继河团队的成员,一共种了1200亩水稻。
据新华社,十多年前,信心满满的刘守量应聘成为500多亩田的“田管家”,不久后却发现,与自己在家种十几亩田不同,规模化种植靠人工实现精细管理不容易,忙碌一年产量不高,还面临歉收风险。
于是,“老把式”刘守量不只凭经验、靠人力,而是积极前往各地接受培训“学习种田”。
“种田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经过多年摸索,刘守量把机械化手段作为“破题”关键,成为农机“多面手”,通过熟练驾驶旋耕机、收割机等提升种植效率。这让刘守量的种粮面积提升到1280亩,在2018年一举夺魁,获得“种粮状元”荣誉。
没想到新挑战随之而来,虽有农机作为帮手,但错过农时的情况还是偶有发生。刘守量回忆说,有一年夏天“双抢”时节,他顶着烈日加班加点抢收早稻、抢栽晚稻,依然来不及,晚稻遭遇寒露风严重减产。
“后来我把翻耕、施肥、收割等环节都交给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刘守量说,这在每年“双抢”时至少节省出一周时间,他得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田间管理上,开始关注农情监测等大数据新手段,在2021年重新夺得“种粮状元”称号。
“2024年晚稻遭遇连续高温,好在我提前选择了抗性好的水稻品种。”刘守量认为选对品种是这次折桂的关键,他把种子视为粮食的“芯片”,每年都会关注试验田里表现优秀的新品种。他说,丰收秘诀就在于想方设法向新设备、新科技“要产量”。
“2018年我拿到了种粮状元,这次再一次取得这个好成绩,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凌总带我们走上了一条靠自己的双手走出的致富之路。我希望明年后年拿到的年终奖将继续突破60万、70万元。更希望明年能继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刘守量口中的“凌总”就是凌继河。
据江西日报,凌继河曾获得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的2023年‘诚信之星’。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凌继河深知,土地可贵,农民劳作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2010年,在外经商多年的凌继河看到家乡农田被撂荒,他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决定返乡“二次创业”,创办了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立志要让荒田“活”起来,更要让农民有钱赚、有奔头。在前往全国各地考察后,经过缜密思考,深谙耕种之道的凌继河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种粮管理模式:把流转的土地切块交给职业农民组成的生产队管理,并签订合同,确定一个基本产量,按月发放基本工资,到年底根据超额完成的产量领取“超产奖”。
“回到安义老家时,爱人和孩子都很疑惑,‘为什么舍弃稳定的生意,投入到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农业中’?”事实证明,家人的担心不无道理。公司创办之初,特别是头三年连续的寒露风,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公司经营实际亏了600多万元。
公司亏钱,那农民的“超产奖”怎么办,大家都指望着这笔钱改善生活。“再亏也不能亏农民!”为了兑现承诺,凌继河不仅拿出了积蓄,甚至变卖了房产,按时发放了奖金。
“2020年,我们先后遭遇了洪涝和寒露风,两季水稻加起来亩产不过1000斤,按合同产量合计是1500斤,这也意味着没有完成任务。”时至今日,“投奔”凌继河多年的南昌市新建区农民李凤飞依然感动不已,“老凌在最为艰难的时刻再次把产量标准降低到1000斤,坚持按时发放‘超产奖’,这就是他履行‘再亏也不亏农民’承诺的最好证明。”
自2009年返乡种田以来
为激励农民种好地、多产粮
今年是凌继河
连续第14年给农民发年终奖
从最初的98万元到如今的1486.07万元
已累计发放6970万元
谈到新一年的打算
老凌也早有盘算:
“2025年想让更多的农民
特别是年轻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通过‘科技+管理’的模式
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
让中国人的饭碗,都装满中国粮”
编辑|孙志成 盖源源
校对|段炼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人民日报微信,综合洪观新闻·南昌晚报(记者:李海燕 魏勇剑)、
安义发布(熊绍辉 张杰)、江西日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