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创化工更新招股材料,继续冲刺上交所主板IPO。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持续上升,但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同比下降。2023年,6名高管薪酬合计为1745.52万元,人均薪酬为290.92万元,同比降幅超过50%,但仍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高管的人均薪酬水平。
每经记者 张明双 每经编辑 杨夏
近日,湖南中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化工)更新招股材料,继续冲刺上交所主板IPO。《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中创化工营业收入持续上升,但归母净利润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同比下降。
目前,中创化工由申文义、刘粮帅等5人共同控制,5名实控人同时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加上公司董事会秘书,公司共有6名高管。
2022年,中创化工6名高管的薪酬合计达到3961.83万元,人均薪酬达660.31万元,是同行业可比公司高管薪酬的数倍;2023年,6名高管薪酬合计为1745.52万元,人均薪酬为290.92万元,同比降幅超过50%,但仍远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高管的人均薪酬水平。
中创化工前身湖南中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由于股权分散,设立14年以来一直没有实际控制人。直到2019年12月,公司管理层申文义、刘粮帅、周旋、张小明和刘郁东5人与两家员工持股平台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从而成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
目前,5名共同实际控制人合计可支配公司表决权比例为33.89%,同时担任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等重要职务。其中,申文义、刘粮帅、周旋3人兼任公司董事及高管,张小明、刘郁东2人为高管。
记者注意到,上述5名实控人高管及公司董事会秘书沈炜宏的薪酬远高于其他董监事和核心技术人员。2022年、2023年,6名高管薪酬合计分别为3961.83万元、1745.52万元,占董监高人员和其他核心人员薪酬总额的92.98%、87.58%。
2023年,公司6名高管的薪酬金额和人均薪酬均出现50%以上的降幅。记者注意到,即使2023年薪酬大幅下降,中创化工高管薪酬仍远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中创化工列举了齐翔腾达(SZ002408)、百川股份(SZ002455)、建业股份(SH603948)、宇新股份(SZ002986)四家上市公司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
根据中创化工披露,2022年,上述4家公司兼任高管的董事人均薪酬分别为103.49万元、50.78万元、90.89万元和231.39万元,未兼任董事的高管人均薪酬分别为86.29万元、48.44万元、84.66万元和199.75万元。中创化工2022年董事兼高管、高管的人均薪酬744.60万元、576.01万元是上述公司的数倍之多。
2023年,上述四家同行业上市公司兼任高管的董事人均薪酬分别为117.83万元、50.02万元、97.29万元和180.37万元,未兼任董事的高管人均薪酬分别为121.56万元、45.69万元、107.52万元、174.69万元,也远远低于中创化工高管薪酬。
对此中创化工表示,公司高管薪酬较高的主要原因系相关人员在公司担任重要岗位,为实施有效激励,将其绩效奖励与公司业绩挂钩;报告期内公司业绩较好,因此相关人员的绩效奖励金额较高;相关安排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董监高人员和其他核心人员薪酬总额占当年公司利润总额比重分别为20.79%、29.55%、14.25%和11.45%。中创化工表示,发放高薪未影响公司现金流。
根据前文所述,中创化工高管薪酬中的绩效奖励与公司业绩挂钩。审核问询函回复显示,公司6名高管存在金额较大的经营班子绩效奖励,系根据内部绩效考核方案,按照当年公司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超额累进确定。“由于2022年发行人业绩相对较好,发行人经营班子(即高级管理人员)绩效奖励增长较为明显,拉开了与其他人员的薪酬差距。”
中创化工2023年、2024年采取的薪酬绩效方案,系按照年度净利润2000万元以下、2000~3000万元、3000万元以上给予不同比例的增效奖励。在此前提下,2023年公司兼任高管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同比均下降50%以上。
业绩方面,报告期内,中创化工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1.69亿元、12.84亿元、13.92亿元和8.2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1.28亿元、1.19亿元和8412.74万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规模持续上升,但归母净利润2022年、2023年分别同比下滑约6%、7%。
公司净利润下滑或与毛利率下降有关。报告期内,中创化工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2.90%、19.86%、16.93%和17.89%,在连续两年下滑后有所回升。
中创化工核心业务为新型环保溶剂的生产、研发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乙酸仲丁酯、乙酸异丙酯和丁酮。其中乙酸仲丁酯是第一大主营产品,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3.51%、47.81%、63.59%和70.64%。
根据中创化工所述,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受到乙酸仲丁酯产品毛利率下降影响较大,在销售单价下降和平均成本上涨的共同影响下,乙酸仲丁酯毛利率同比下降10.65个百分点;2023年该产品毛利率略微回升0.42个百分点,主要系原材料采购单价和产品销售均价同步下降影响,毛利率变动不大。
而2023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受到丁酮产品收入规模减少影响最大。报告期内,丁酮产品收入分别为2.01亿元、3.40亿元、2739.75万元和73.2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7.43%、26.75%、1.99%和0.09%。2023年以来,丁酮的销量和收入出现大幅下降,主要系丁酮的市场价格下降后,公司结合市场因素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降低了丁酮的产销量。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2017年,公司建成并投产10万吨/年丁酮生产装置,开始生产丁酮。然而,报告期内,公司丁酮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28.12%、30.06%、2.77%和0.49%,即使是收入较高的2022年,产能利用率也仅达到30%。
记者注意到,中创化工拟通过此次首发上市募集资金6.50亿元,但并未将募集资金投向现有的三大主营产品,而是全部用于“10万吨/年电子级碳酸酯项目”。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结构中,并未包括电子级碳酸酯产品。
上述项目总投资10.44亿元,项目产品为电子级碳酸脂(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和碳酸二乙酯),主要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于2022年4月开始建设,截至报告期末暂未达到可使用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募投项目相关技术为外购,技术合作方为唐山好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21年12月,中创化工向该公司购买“10万吨/年电子级碳酸酯一体化装置的技术秘密”的使用权,项目实施后,公司对相关技术拥有永久使用权。
中创化工认为,尽管公司募投项目由合作方提供工艺包和技术方案,但公司凭借自身多年生产乙酸酯类产品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比较快速地吸收消化了合作方提供的工艺包和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终版设计方案相比于基础工艺包能耗进一步下降。因此,公司募投项目的实施不存在对合作方及其技术的重大依赖。
对于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储备,中创化工表示,碳酸酯类、丙二醇产品在溶剂领域的销售渠道与乙酸酯类产品高度重叠,公司已与多家下游电解液企业建立联系,现阶段主要进行客户走访、样品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并与部分客户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或战略合作意向协议。
不过中创化工业也提示称,各地电子级碳酸酯生产装置相继投产,同时电解液溶剂上下游行业的企业为促进自身业务发展存在扩大产业链、新建碳酸酯溶剂产能的趋势。若未来市场需求的增速低于市场供应的增速,市场竞争程度将更加激烈,将面临市场开拓不达预期、产能过剩的风险。
事实上,国内锂电池电解液厂商在2021年左右开始大规模扩产,造成市场供需失衡,电解液价格也在2023年、2024年出现下降,对溶剂厂商也造成了较大的盈利压力。
例如电解液溶剂领域主要生产企业石大胜华(SH603026,股价31.98元,市值64.82亿元)、华鲁恒升(SH600426,股价20.38元,市值432.72亿元)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均出现同比下降。石大胜华在2024年半年报内表示,2024年至今,国内电解液溶剂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持续,并且上半年仍有较多新增产能投产,行业整体开工率仅3~4成左右,加之下游上半年需求增速未达预期,碳酸酯溶剂市场价格维持低位震荡走势。
对于IPO相关事宜,1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中创化工并发送了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352573143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