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临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肩扛重任。走过5个年头,川渝“双城记”,不断打破边界壁垒,一体化指数持续攀高。
成渝“双圈”加速双向奔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推动“双城记”加快步伐;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向而行,让经济圈持续“上新”,川渝两兄弟携手,以新面貌,带着新解法,共同答好时代的新命题。
“交通圈”上新!答好联通题。曾经,川渝地区被“蜀道难”封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了一大波基建浪潮,交通瓶颈被逐一打破。
首条川渝低空短途运输航线成功开通,从四川达州到重庆梁平通勤时间大幅缩短,打“飞的”到“隔壁子”不再是稀奇事。新中国铁路的“开山鼻祖”成渝铁路正在改头换面,改造完成后,成渝铁路将开行公交化列车,双城通勤有了新玩法。作为成渝间最顺直、最高效的客运直连通道,成渝中线高铁项目正抓紧施工,项目开通后成都到重庆的高铁车程将缩短到50分钟以内!
已建铁路6条,建成高速公路16条,开通跨省公交23条,不断提速的立体交通网络跑出“新蜀道”加速度,双城时空距离不断拉近,“串门”更方便。
“产业圈”上新!答好发展题。双城的双向奔赴,背后有硬核产业支撑,产业协同更是“卷”出新高度。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入选,川渝再下一城,形成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抱团”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45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配套商;建成全球最大柔性显示基地,全国约20%的动力电池、10%的汽车实现“川渝造”。
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相互融合的理念之下,两地经济高质量同行。2024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GDP 达到6.2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和西部地区。
“生活圈”上新!答好幸福题。同处盆地,共枕长江,川渝携手,指向滋味“抿甜”的双城生活。
“进一扇门,办两地事”,作为川渝曾经的界标,川渝高竹新区已经化身“双圈”地标。得益于“川渝通办”,企业涉税费事项跨省迁移办理程序不断简化,纳税人的平均办税时长从两地跑的3小时,压缩为一厅通办的10分钟,“撇脱”!
大事小事“川渝通办”,幸福生活“巴适得板”。10项社保卡服务实现两地“一卡通”、多种疾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多种电子证照亮证互认……截至2024年11月底,两批共210项“川渝通办”事项累计办件量超过589万件,为两地企业和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更加高效务实的政务服务。产教融合、医院检验互认,公交“一卡通”的推行,让生活宜居地有了新气象。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巴蜀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两地签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议130项,协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际联防联控机制。共筑长江上游“新屏障”,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朋友圈”上新!答好开放题。川渝携手,风风火火闯世界,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成果遍布两地各区县,广泛涵盖产业、贸易、监管、服务等领域,打造出多个“全国第一”。
还有全球“龙门阵”!中欧班列(成渝)覆盖欧亚116个节点城市,2024年度开行量预计超过5700列,继续领跑全国。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还在提速,2024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货邮吞吐量突破100万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22%,双城经济圈和“一带一路”交相辉映,丝绸之路的驼铃声乘着新时代的飞机和火车,继续回荡在世界各地。
“文旅圈”上新!答好传承题。继“宽洪大量”后,“资足常乐”“点石成金”“七星揽月”等组合持续上新,两地CP更好嗑了,文旅品牌火爆出圈。骨子里的麻辣味传承至今,开创全国文化领域省际实体性协同立法的先例,川渝两省市同步实施川剧保护传承条例。“考古中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非遗项目保护利用不断提质扩面,共同守护文脉中那份亲切。
“双圈”释放强大磁场。贵州、云南均提出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规划,陕西提出建立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对接机制。
川渝携手并肩、相向而行,携手绘“圈”,顺利完成第一个规划期发展任务。过去五年,标志性成果由点及面持续落地生花。
展望未来,更紧密的“一体化”进程还在持续发力。川渝携手,推动各类资源要素高效、顺畅流动,不断激发发展潜能,实现经济圈整体跃升,为更广袤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典范样本,让这份兄弟情,更加热辣滚烫。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撰文/秦怡 陈彦霏 编辑/郭书琼 梁庆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