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双圈”迎来五周年节点 渐成支撑中国经济版图重要支脚

    封面新闻 2025-01-02 21:23

    成渝高速公路扩容项目资阳段施工现场。蜀道集团川高公司供图

    2024年12月3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成果发布会在渝举行。会后,川渝主要领导一同发布了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成果。

    可以说,这五年,川渝兄弟同心、相向而行,推动两省市发展攀上新高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台阶,迈上了9万亿元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是,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整个西部地区的比重超过30%,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起,形成了东南西北四向牵引、支撑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大局的“钻石菱形格局”。

    五载光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已从宏观勾勒的“大写意”,蜕变至细腻雕琢的“工笔画”。

    川渝两地携手并进,在交通网络构建、产业协同共进、科技协同创新及改革开放的广阔舞台上,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渝昆高铁川渝段。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供图

    织密巴山蜀水立体交通网

    双城经济圈建设浪潮中,交通网络建设犹如“先行官”,引领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

    回溯至9月29日,渝昆高铁川渝段正式通车,使得重庆至泸州、宜宾的高铁旅行时间分别缩短至26分钟和48分钟,结束了渝西川南之间无铁路直达的历史。

    8月21日,成渝高速重庆段的改扩建项目宣告正式启动,该项目在原有成渝高速基础上打造一条高标准高速公路大通道,建成后将成为双城经济圈首条“八车道高速公路大通道”。

    ……

    截至目前,川渝间已建成6条铁路、16条高速公路,另有2条高速铁路、6条高速公路在建,普通国道省际接口超过24个,成渝“双核”及毗邻城市实现1小时通达,一张由川渝共同编织的陆上交通路网已全面铺开。

    建设中的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资料图

    水上交通同样不甘落后。

    如今,船行嘉陵江上,从广元港到重庆港一路畅通。嘉陵江从四川广元到重庆的16座梯级船闸已实现全江连通,5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行。

    12月30日,川渝两地共建的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也正式建成。作为长江上游可常年通航万吨级货轮的深水良港,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港,新田港将进一步促进川渝地区互联互通。

    重庆市三大战略性枢纽型港口之一——万州新田港。资料图

    来自重庆市交通运输委的数据显示,川渝间已经建成铁路、高速公路、水运通道29个,实现了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而今川渝两地携手,不仅在地上、水中织就了密集的交通网络,更将“路”延展至了蓝天之上。

    重庆至广安往返载人红色旅游跨省低空线路正式启用。

    12月25日14:30,伴随着直升机的轰鸣声,一架BO-105双发直升机从四川广安市升空,降落在重庆沙坪坝区的沙磁文化广场,标志着重庆至广安往返载人红色旅游跨省低空线路正式启用。

    从四川北川永昌通用机场起飞的飞机降落到重庆梁平机场。

    紧接着,12月27日,从四川北川县起飞的皮拉图斯PC-12飞机,降落到重庆梁平机场,停留30分钟后,再次从梁平机场起飞,这标志着首条连通川渝地区的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正式开通。

    同日,一架满载货物的KODIAK100(大棕熊)通航飞机,从成都淮州机场起飞,随后在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降落,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低空物流航线开通。

    如此密集的客流、货流短途航线,印证着川渝两地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产业的步伐。目前,川渝两省市已签署了全国首个跨省低空飞行合作备忘录,和全国首个跨省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上升到双城经济圈层面,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到2027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能级大幅提升。

    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资料图

    共赴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空间距离拉近,产业合作自然愈发紧密。

    推动成渝“地标”在全球产业版图上崛起,两省市确立了联合打造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今年1-11月,两省市电子信息产值规模占全国10.9%;两省市装备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超过4100家,推动川渝“地标”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版图上加速崛起。

    当前,川渝已建成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汇聚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超1600家,全域自主配套率超过80%,汽车产量占全国11%,全国21%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

    位于成都的中欧汽车城。资料图

    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两地正加快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正在提质扩容,为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月中旬,工信部公布新一批3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入选,至此,布局在成渝地区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5个。

    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

    共建科技创新联盟50余个

    产业发展的活力源于科技创新。

    在凤栖湖畔,西部(重庆)科学城内的金凤实验室呈现出一派繁忙而充满活力的景象,科研人员们正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实验之中。

    当前,金凤实验室聚焦“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诊断”,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枢纽、平台型的科技创新高地。

    许川是金凤实验室团队的一员,同时也是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的主任医师。“金凤实验室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经费和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可以让我的团队专注于肺癌领域的研究。”目前,许川带领团队围绕靶点发现、耐药复发机制等关键问题展开攻关,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2022年6月25日正式运行以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金凤实验室已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疗创新的重要引擎。

    金凤实验室只是川渝两地科技协同创新浪潮中的一个缩影。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成果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川渝两地正加速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成果发布会现场。川观新闻供图

    在重庆,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金凤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车联网先导区、成渝智行走廊等应用场景基本成形,共建科技创新联盟50余个,1—11月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增长26%。

    在四川,服务保障中科系、中航系、中核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川藏铁路、高端航空装备、精准医学、超高清视频等国家创新中心形成重大成果,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

    在搭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上,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等服务模式,20家行业领域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加快建设,新型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等22个重大成果在川转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00家、总量达到1.9万家。

    而在加强成渝地区创新资源人才集聚方面,四川突出发挥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等作用,推动两地科技券共用,“天府英才卡”与“新重庆人才卡”联手实现近万名高层次人才互认。

    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供图

    崛起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的大屏上,画面持续跳动,清晰地展示着高竹新区统一执行的79项税费政策的具体内容。

    “如今办税真是太方便了!”一位刚办完增值税申报的企业办税员兴奋地说,“以前涉及川渝两地的税费业务,需要准备两套资料,来回奔波,既耗时又费力。而现在,在新区的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只需一套资料,一个窗口就能全部搞定!”

    同样在重庆潼南区,遂潼一体化加速推进。重庆雅思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先生,最近因与遂宁射洪市的朋友开展经营合作,计划将企业从潼南迁到射洪。

    过去,他需要在迁出地登记机关与迁入地登记机关之间,至少往返3次才能最终完成跨省迁移。但现在,通过川渝“云迁移”,他只需向迁入地也就是射洪市的登记机关提交一次申请,即可完成迁移和变更登记(备案)。

    12月23日,遂宁发出首张川渝“云迁移”企业营业执照。川渝“云迁移”,打造了企业跨省市迁移登记改革的“样板间”,为全国各地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今年以来,川渝两地联手推出了一系列重点领域改革联动的举措,着力打通束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和卡点。

    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纵深推进,川渝共同编制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完善两省市产业协同和联合招商制度,推动川渝3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商项目、共享成果;推进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统一部分政策执行口径、征管服务措施。

    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序推进,川渝深化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开展经营主体跨区域“云迁移”登记试点工作;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协作机制,5个地市(区县)率先实现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交叉互评、结果互认。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川渝联合发布第四批51项通办事项清单,实现跨区域诉讼服务一体通办,试点建立“飞地司法”模式,前三季度川渝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6%、7%。

    五年磨一剑,砥砺自生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进入积厚成势、整体跃升新阶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示意图。

    专家:多方面发力 塑造未来竞争优势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经过五年建设,不仅“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初步形成,而且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也取得了突破。同时,成渝中部的城市如内江、遂宁、自贡、资阳等地发展迅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川南、渝西等地的合作也迈出了新的步伐。

    “在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建设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影响力已超出川渝两省市范围,对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产生了巨大赋能作用。”汤继强教授认为,这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衡中国经济版图,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外部条件时,做好产业备份和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战略性储备,都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双城效应”的优势正逐渐显现,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创新集成效能,塑造未来竞争优势?

    重庆前沿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认为,首要任务是以创新驱动提升新质生产力。具体而言,要加强科技金三角——重庆科学城、成都科学城和绵阳科技城的合作,促进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提升应用能力,快速响应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需求。例如,重庆明月湖周边的多个大型项目已具备应用潜力,应尽快实现落地变现。

    其次,李勇研究员强调,要以绿色发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他举例说,重庆的垃圾发电项目虽然已有行业标准,但仍需进一步发展,以解决能源问题,同时促进经济发展。“未来不能再依靠传统的火力发电,而应大力发展水能、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以及氢燃料和锂电等新技术。”

    此外,李勇研究员还提到,要通过改革开放进行更多创新。“成渝地区已有一些创新实践,如川渝高竹新区、潼南遂宁等毗邻地区的合作,另外还需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实现长江水路、公路、铁路的无缝连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工业利润。”

    汤继强教授建议,川渝两地应进一步在民生问题上实现融合发展,如医疗保险、就业等,同时在户口迁移、教育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协同。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合作和产业合作方面,应继续努力,巩固和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供应链,支撑中国成为未来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大国、工业大国、工业强国。

    上一篇

    2024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在成都揭晓

    下一篇

    70%的企业来自重庆、80%的产品配套重庆!看广安邻水产业配套的奋进之路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