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彭博社报道,德国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因欧洲汽车行业不景气申请破产,1500名员工前途未卜。该公司成立于1796年,曾经受诸多考验。博世、采埃孚、大陆集团等巨头也纷纷裁员,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主任预测,未来十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员工数量将减少20%。分析师称,供应商面临转型压力,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也对欧洲汽车供应商产生影响。
每经记者 董天意 每经编辑 孙磊
12月25日,据参考消息援引彭博社报道,德国的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在经历长期的成本上涨和需求萎缩后申请破产,其1500名员工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境地。
据报道,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成立于1796年,一开始生产金属制品,而后专门提供汽车格栅、车门把手和镀铬装饰件。“经受住了拿破仑入侵、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但目前欧洲汽车行业不景气,摧毁了这家塑料制造商。”报道中称。
事实上,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只是欧洲数百家小型汽车供应商现状的一个缩影。随着欧洲头部车企“进入寒冬”,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感受到了寒意,纷纷裁员数万人,并计划关闭或出售工厂。
据光明网援引路透社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在今年11月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裁减汽车部门多达5500个工作岗位,另外还将减少约1万名员工的工作时间和薪酬。
博世公司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将在全球裁员5500人,其中将在德国裁减3800个岗位。与此同时,德国各地工厂的员工大多签订38或40小时的合同,他们的工作时间将减少到35小时,相应的薪酬也将削减。该发言人称,汽车行业正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竞争和价格压力持续加剧,此外,向电动汽车过渡速度慢于此前预期。
据悉,博世公司约3500人的裁员将在2027年底前完成,涉及开发智能驾驶技术以及车辆软件的部门。博世指出,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像最初预期的那样推进,目前,许多汽车制造商正在推迟或者放弃这一业务领域的项目,作为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公司的业务遭受到了巨大影响。
“断臂求生”的巨头远不止于此。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于今年7月宣布,到2028年年底,德国员工人数将陆续减少约1.1万人至1.4万人。采埃孚集团目前在德国有5.4万人,这意味着德国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将受到影响。
此外,大陆集团在今年初正式启动了裁员计划。本次裁员将占全球员工总数的3.6%,约为7150人,高于此前预期,其中包括1750个研发岗位,以及5400个行政管理岗位。大约40%的裁员将发生在德国,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瑞亚(Forvia)表示,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欧洲裁员多达1万人,以适应欧洲电动汽车的转型,并提高在欧洲大陆的竞争力。
美国咨询公司高德纳(Gartner)的分析师Pedro Pacheco表示,供应商在汽车行业转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电气化、自动驾驶和以软件为中心的汽车的兴起,要求企业战略发生根本性转变。
Pedro Pacheco同时强调,一旦供应商采取措施转型,如果转型的速度不及预期,企业也会面临风险,因为这意味着前期研发投入无法迅速转化为经济回报,甚至在部分情况下,供应商还需要承受订单削减或延期的损失。
“由于中国汽车品牌能提供更先进的电动汽车和软件解决方案,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举步维艰。随着它们失去市场份额,它们的供应商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Pedro Pacheco表示。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销量达154万辆,同比增长34%,环比增长4%,市场份额为64.1%,同比增长8.7个百分点。同期,主流合资品牌乘用车零售销量为60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增长6%。其中,11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5.6%,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无论是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面临的阵痛,还是小型供应商面临的生死大关,这一切恐怕都只是个开始。”德国汽车管理中心(Center of Automotive Management)的主任Stefan Bratzel表示,其对目前的形势并不感到惊讶,因为这是汽车行业快速转型的后果在逐渐显现。
Stefan Bratzel预测,在未来十年里,仅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员工数量就将减少20%。而与汽车制造商相比,零部件供应商的利润率相对更低,未来会有更多关于供应商裁员的消息。
“供应商的零部件销量已经减少,现在又受到了电动汽车和软件系统销量预测下调的打击。”Pedro Pacheco表示,中国市场充分展示了电气化和软件进步的影响,而欧洲汽车品牌在这个领域落后了,导致他们的供应商也感受到连锁反应。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471446290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