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杜蔚 毕媛媛 每经编辑 魏官红
“这是我第一部提前离场的电影”“看得如坐针毡”“中式玄学,异能武术的观赏性极佳”“美国有漫威宇宙,中国有异人宇宙”“虽不完美,但能将热血日漫风与好莱坞超英风融合在一起,已经很让人惊喜……”
今年暑期档,大制作电影《异人之下》让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炸开了锅”。
电影《异人之下》改编自点击量超300亿次的国漫顶级IP(知识产权)《一人之下》,与好莱坞大片《死侍与金刚狼》同日上映,有观点认为这是将中国人自己的“超级英雄”电影搬上了银幕。但同时,蜂拥而来的质疑声,让《异人之下》接受着观众愈发严格的审视,导演乌尔善也被置于聚光灯下。
面对诸多争议和不解,乌尔善坦然面对镜头,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电影创作如同酿酒,需要时间沉淀与匠心雕琢。
乌尔善自喻为手艺人中的“酿酒师”,在他的酒作坊里,每一部电影都是精心调制的美酒,风格多变,品尝到的人感受各异。因为是研发的新品,所以他不能每次都保证“封神”,但都承载着自己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从奇幻瑰丽的《画皮Ⅱ》,到探险刺激的《寻龙诀》,再到神话史诗《封神三部曲》,乌尔善告诉记者,他想追求的,不仅是味道的浓郁,更在意那份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独特风味。电影《异人之下》虽非完美,却是他对“异人世界”深刻理解与独特表达的一次尝试。
乌尔善首度对外坦言,“酿酒师”这条路并不好走,因为大家品尝新品时,只能浅尝辄止两个小时,“容器”也都是在固定的电影院。所以,每一次酿造新品,都意味着一场全新且未知的冒险,但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行必致远”。
爱探险的“酿酒师”乌尔善如何以光影为料、情感为引,将20年创作之旅凝练成“酿酒师”的匠心?(注:下文以乌尔善的自述展开)
提纯:提高电影浓度映射年轻人现实处境、困惑
回顾我的创作历程,从《画皮Ⅱ》讲聊斋故事,到《寻龙诀》由鬼吹灯小说改编,再到《封神三部曲》对古典名著《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的重新诠释,每一次都是对既有文学作品的致敬与创新。
《异人之下》让我首次踏入漫画改编这一全新的领域。原漫画连载超过8年,与纯文学作品不同,它有庞大的故事体系与鲜明的视觉风格,早已在大批读者心中构建起一套视觉共识。这便使得漫画的改编工作尤为复杂,我也因此短暂陷入了一些取舍的困境。
最终,我决定从故事的开篇入手。我认为一个清晰而完整的世界观,以及深入人心的核心人物,是吸引观众并引导他们进入故事世界的关键。创作者有责任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叙事,为观众构建起一个既真实又引人入胜的世界。
我选择保留核心人物张楚岚与冯宝宝的关系作为主线,并围绕这一关系展开故事的讲述。其实就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社会的规劝、家庭的安排,与自己真实的选择之间的冲突。
漫画与电影叙事方式有差异,前者可以通过多个段落与高潮来吸引读者,而后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有主角、有主线、有主题的表达。因此,“提纯”特别重要,要确保电影能够紧凑有力地传达主题。
不管酿制什么“口味”的新品,我始终铭记的是,我们面对的是电影院的观众,而非仅仅是对原作素材的复制。漫画《一人之下》已经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如果我们仅拘泥于原作,观众为何不直接阅读漫画,为何要选择观看电影呢?
电影要求我们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原作提供的世界观、人物等素材中提炼出电影的主题,并通过电影特有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强化。
在我看来,电影创作中的增加与改编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让故事更加饱满、立体,也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所做出的选择。
调配:探索“国风”新风味做“火锅式”文化大联欢
原漫画把中国式的想象力,跟我们当下生活的质感融合得特别好。
所以,在原漫画的基础上,我希望“调配”出更丰富的视觉化表达,让电影细节充满中国文化的韵味和质感。
就像原漫画中描绘的功法,是通过激光束般的金色火焰来展现的。但我觉得,这样的呈现方式过于接近西方超级英雄电影的设定,所以我们决定融入中国元素,其中的每一个符号都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和力量。
我还将中医的经络理论、五行学说等中国传统文化,悉数“调配”并“勾兑”到剧情中,形成独有的“国风超能力”电影。它与西方超级英雄电影的本质区别在于,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和思考体系。西方的超级英雄往往依托于科学或神话的世界观,而我们则有着自己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电影的开篇,我构建了一个世界观,这一部分的电脑动画由杰出的视觉艺术家刘迪操刀。影片中还有18分钟的真人摹片动画与人工智能(AI)技术相结合,营造出影像质感;电影中的音乐部分,我们融合了24首版权音乐,涵盖了从西方古典到中国流行、说唱、R&B、重金属、电子音乐乃至民歌的广泛风格。
我时常说,中国传统文化是电影创作者的底气所在,可是要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电影并不容易。我自幼学习艺术、油画、艺术史,这些帮助我理解不同文化的渊源与精髓,并将其融入电影之中。
片中柳妍妍的脏辫、甩手舞与街舞元素相结合;傀儡角色的扮演者是中国顶级的折骨舞演员;武术动作中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元素……这些看似不搭界的元素,最终像“涮火锅”一般汇聚,每个人都能找寻到自己的“美味”,享受这场文化大联欢。
这就是我认为的,中国电影必然要走出一个独立于西方的道路。而我们的依据,就深植于悠久的中国文化逻辑之中,那是我们民族独有的精神土壤。
品鉴:让弹幕、AI进入大银幕将年轻人拉回影院
我特别希望,能够将一些艺术家介绍给更多人,所以我在《异人之下》融入年轻的街舞舞者、新潮乐队,让他们通过电影联欢会和大众见面。
这些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已小有成就,但来演电影,都还是头一遭。所以和《封神三部曲》的“质子团”一样,我又为年轻人搭了个“异人训练营”。不少人和我开玩笑,问“演员训练营”会成我电影项目的常态化吗?我说,这只是偶然的,因为恰巧这两部电影的演员都是以年轻的新人为主,必须对他们进行专业训练。
我始终认为,电影的未来是年轻人的狂欢。所以,每次“酿酒”之时,我还保有一颗嬉戏的顽童之心。弹幕、AI,是这次我给《异人之下》加的新配方。
在电影结尾时,弹幕飞出,带出所有创作人员的名字。这个在B站、抖音上能直接看到的表达方式,是我们大家日常接触的影像,很有意思,也很有当下性,符合电影《异人之下》结尾时的轻松感。我还第一次将AI与传统的真人动画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完全开创性的技术结合。
传统模型动画的工期十分冗长,工作量大且很费神。《异人之下》里有18分钟的动画,我们花了两年,但我还是觉得不够好、不够新,因为手工绘画会丢失很多细节,比如演员眼神里内在的情感变化等。所以我一直在找寻新方法,直到今年,当AI达到了足够的能力时,我们决定借助AI重新制作,这次花了3个月。
10多年来,我不断探索新的“酿制”工艺拓展新类型片,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电影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也是为了将更多年轻人拉回影院。
今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上,我观察到有几位同行都提到了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电影正在失去年轻人。现在进入影院消费的主力年龄在25岁至30岁,但几年前的一次调研数据显示,主力为20岁至24岁。说明几年过去了,电影市场的消费主力是这批长大了的人……
我认为要让更多年轻人走回影院,就得让他们觉得,这是个能狂欢、聚会的地方。
电影创作是我一直的坚持,我之所以成为一个只做电影的导演,正是因为我特别在意电影的影院体验。我希望自己“酿制”的新品,不仅味道浓郁,还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将更多的观众带回影院,充分感受电影的魅力。
(实习生曾茜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National Business Daily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