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开路先锋”开新路 专访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一场重塑式变革正全面展开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2-09 03:51

    每经记者 杨煜    每经编辑 杨夏    

    “离别天山千里雪,但见东海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江南稻花香。”这段出自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司歌《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词,为中国铁建的品牌印象抹上了一层开拓的底色。从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到驰名非洲、走向海外,中国铁建“连通世界”的开拓之旅行稳致远。

    再回首,中国铁建的成长壮大与中国式现代化相伴而生、相向而行。如今,面对新旧动能转换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势,中国铁建要如何做好这场新征程的“开路先锋”?围绕这一话题,在《每日经济新闻》创刊20周年之际,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书面专访。

    专访中,戴和根提到了三个关键方向:

    深耕国际化发展。自2018年中国铁建首提“海外优先”战略至今,中国铁建“走出去”的步伐稳步提速。2021至2023年,中国铁建境外收入增速分别达到21.35%、15.14%和11.52%。戴和根表示,2024年,中国铁建将深耕国际化发展写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着手,推动“海外优先”战略提档升级,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投身海外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强做优做大海外业务。

    培育壮大“战新产业”。戴和根指出,中国铁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开辟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五新赛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谈及技术创新,戴和根还强调,技术研究是为了形成生产力,是为了打开产品市场,进而形成产业,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要切实解决科学问题,更要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戴和根介绍,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国铁建坚持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问题为导向、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密集出台36项制度办法,一场重塑式变革正在中国铁建自上而下全面展开。“这是近年来力度最大、范围最广、措施最严、影响最深的一次改革行动,”戴和根说,“我们真改实改、苦干实干,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谈“海外优先”:以新能源类项目为切入点,加快布局海外“战新产业”

    NBD:出海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与提升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铁建境外营收保持较高增速增长。您如何评价中国铁建海外业务的增长动力和潜力?

    戴和根:中国铁建是最早“走出去”的中央企业之一,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援建坦赞铁路开始,已有56年的海外发展史,创造了骄人业绩。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大力实施“海外优先”战略,全面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机遇,海外业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增长动力强劲。我用三组数据来说明:

    一是形成了较大的业务规模。截至目前,中国铁建海外业务遍及147个国家和地区,在手项目合同额超过1500亿美元,在境外累计设计、建造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超过21000公里,占中央企业参建总里程的90%以上,位居中资企业第一。

    二是实施了一批标志性项目。中国铁建参与建设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援非盟非洲疾控中心、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莫斯科地铁、沙特麦加轻轨等众多“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取得了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高铁、第一条中国标准铁路、第一条全产业链铁路等多项第一,先后荣获境外工程鲁班奖15项,为中国建筑业增强全球竞争力、提升中国建造美誉度知名度打造了铁建样板。

    三是培养了一批外经人才。截至目前,中国铁建在海外的中方员工超过13000人,各类外籍高级雇员超过10000人,在多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打造了一批具备海外商务、法务、经营、项目管理能力的国际化人才,部分中方员工在海外累计工作时间超过10年,拥有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对海外市场熟稔于心,成为中国铁建海外发展的基础和核心骨干。

    2024年,我们将深耕国际化发展写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着手,推动“海外优先”战略提档升级,配套出台了《海外员工激励保障工作指导意见》《海外属地化国际化人才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等保障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投身海外事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强做优做大海外业务。特别是今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坦、赞三国元首共同见证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签署,让我们更加振奋、深受鼓舞,更加对海外业务做强做优做大充满信心和期待。

    NBD:伴随国际经贸形势不断变化,中企出海当前面临哪些挑战?中国铁建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公司出海行稳致远?

    戴和根: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和贸易交流越来越频繁,出海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战略必然。然而,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国际市场日趋复杂,让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策环境的挑战。近年来,大国博弈激烈化,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地缘政治紧张、经济及货币政策变动,地区和国家发展局势难以把握,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中国企业出海面临更大挑战。

    二是竞争加剧的挑战。从外部竞争来看,各国企业不断加强在全球市场的角逐。以非洲市场为例,近年来,中东、日韩、印度、土耳其等地的企业纷纷进驻,同时本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也实现了长足进步,具备相当的实力和优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从自身发展来看,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原材料、人力用工、运输等各类成本快速上升等压力。如何培养使用更多的当地管理和技术人才,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所有中国企业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三是绿色转型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各个国家都将环保议题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制度措施,共同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现有的产品结构、技术架构、工艺设备能力等,能否有效满足当地政府和百姓要求,如何在成本效益与环境保护中寻找平衡,切实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实现。这既是自身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能否在海外落地生根的关键挑战。

    四是文化差异的挑战。不同的地理、政治、经济环境带来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体现在语言、价值观、商业惯例、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需要出海企业积极主动地适应本地、融入本地。比如,我们运营的亚吉铁路曾经出现了紧急情况,中国人会想方设法,加班加点排除故障,尽可能把影响损失降到最低。但如果抢险到了下班时间,当地员工就要求准点下班,给双倍工资也不行。经过6年的沟通磨合,大家都在彼此改变,当地员工愿意跟我们一道抢时间完成故障排除,中方员工也会合理划定施工安排,尽量不加班加点。所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尊重、理解文化差异,以文化相融增进民心相通。

    下一步,中国铁建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结合中国铁建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布局海外“战新产业”,开辟发展新赛道,全力推动企业出海行稳致远。

    在市场布局上,持续巩固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等重点核心支柱市场;主动出击,积极拓展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市场,加快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加大欧洲和美洲市场布局力度,打造支撑企业海外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四梁八柱”。

    在业务拓展上,海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在宝贵的窗口期和机遇期,要迅速抢抓机会,提升海外项目含“新”量,完成重点国别核心支柱市场的“战新产业”布局。基于国内新能源领域市场开拓、项目实施经验,把新能源类项目作为海外落地“战新产业”项目的切入点,逐步扩大在海外市场业务范围。

    在发展方式上,灵活用好两种途径。一是“海外+战新”模式,以外经单位为主体,积极对接所在国“战新产业”市场需求,与全球企业开展合作,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组建产业联盟,当好海外“战新产业”孵化商、集成商和“链长”。二是“战新+海外”模式,以国内“战新产业”单位为主体,以国内成熟经验的克隆复制为主要模式,把国内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产品推向海外,在此过程中,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带动传统工程承包和非工程承包产业集体“出海”,在创造更多附加值的同时,增强发展海外“战新产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谈“非洲经验”:独行快、众行远,企业发展要善于搞增量

    NBD:中国铁建在非洲建设的亚吉铁路有效激发了沿线经济活力,您如何看待“亚吉模式”在海外其他地区的复制潜力?

    戴和根:“亚吉模式”的核心是“一条铁路拉动一条经济带”。从铁路本身讲,亚吉铁路开通商业运营6年间累计发送旅客68万人次、货物950万吨,运输收入保持年均35%以上的高增长,让埃塞俄比亚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上亿人口与全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成为国家“运输生命线”,同时吉布提港口的经济效益也提升了20%左右,成为当地国民经济大动脉。从铁路沿线讲,中国铁建在沿线承建了5个国家级工业园及配套基建设施,“港口+铁路+旱港+工业园+自贸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已经显现,后期预计能为当地创造几十万个就业岗位,使铁路沿线成为东非地区重要的经济带。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亚吉铁路经济走廊及沿线工业园被写入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在“由互联互通带动和支持的经济走廊”类别中位列第一。这充分说明,亚吉铁路是中非人民共同的选择,“亚吉模式”的成功得到了中非政府的高度肯定,具有极大的可复制性。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强大的综合优势。今年9月,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4圈。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先进的制造工艺、应对各种复杂挑战的技术能力,以及在改革开放经济浪潮中积累的大量经验,能够提供性价比高的全产业链、一站式解决方案,完全有能力在任何地方复制“亚吉模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大咖寄语 高少镛祝贺每经

    下一篇

    “开路先锋”开新路 专访中国铁建董事长戴和根:一场重塑式变革正全面展开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