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明双 每经编辑 杨夏
2015年5月,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智能制造”被定位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一批专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纷纷涌现,工业控制、机器人及系统集成等智能装备和产品进入各行各业,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壮大。传统制造企业借助智能化装备进行工艺改进,部分企业已实现全厂级的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产品制造水平等得到大幅度优化。
2024年4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经达到3.2万亿元以上,目前已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90%以上的示范工厂得到应用。
从自动化生产到机器人应用,再到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商用,智能制造已发展70多年。
AI看未来:技术深度整合是智能制造发展核心
智能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会走向何方?
月之暗面旗下AI大模型Kimi给出了它的预测: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智能制造正逐步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引领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市场规模的增长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显著特征。预计到2029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将突破7.6万亿元,这一增长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条件的成熟以及市场需求的释放。智能制造的发展不仅推动了产业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产业技术的升级。
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数字生态体系正在构建中。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推动产线及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人机协同的加强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制造更加强调人机交互和协作,实现人、机器和系统的深度融合,提升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转变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必然结果。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能够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更加灵活、智能的生产模式转变,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个性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全球影响。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中国制造业将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专家展望:中国制造需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
就同样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近日与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卢瀚宸展开了讨论,以下为采访实录:
NBD:“机器换人”趋势下,机器人会在哪些应用场景得到相对快速的发展?
卢瀚宸:工业机器人的下游是面向千行百业,从过往数年的发展来看,下游行业场景的需求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周期性,即下游行业向好、投资积极的时候会对机器人有较快的需求拉动,反之则较慢,如前几年的新能源行业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增长较快,今年需求增速明显放缓。
NBD:未来几年内,如果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最有可能实现哪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创新?
卢瀚宸:整体的方向是从自动化向智能化提升,其中涉及基础软硬件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如智能传感器。
NBD:目前技术和产品竞争激烈,研发和技术投入都较大,智能制造行业是否会出现“内卷现象”?
卢瀚宸:内卷现象已经在发生,并且是较为明显的同质化内卷。
NBD:在全球智能装备产业链中,中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未来这一角色会有何变化?
卢瀚宸:中国制造,服务全球,是过去一直在发生的事,单论制造能力,中国称得上是全球领先,尤其是规模化的制造。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对智能制造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在全球智能装备产业链中,从微笑曲线上看,中国过去一直扮演的是低附加值的OEM(代工)角色,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品牌基本还是外资厂商为主导,未来中国制造需要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转变,从低附加值环节向更高附加值环节转变。
封面图片来源:由快手可灵大模型生成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