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赵博渊
成都天府软件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当前,产业园区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棋”。如何理顺园区发展逻辑,进一步挖掘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关系到成都城市能级提升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为此,成都日前提出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并强调到2025年,全面完成全市园区优化整合和产业定位优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扩权赋能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重点突出、错位协同的产业布局。
在此背景之下,恰逢《每日经济新闻》迎来创刊20周年之际,为发挥全国性财经媒体影响力,进一步“摸底”成都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阶段性成效,探索区(市)县培育特色园区的路径,每日经济新闻联合成都企业联合会于近日推出每经20周年特别策划——“2024年成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一线探访活动”。
园区探访第一站 视频来源:每经·区域竞争力
近年来,成都全市上下以产业建圈强链引领园区发展,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规模加快壮大、设施配套加快完善,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9月,全市经济运行工作推进会议提出,突出赋能提质、扩量增效,在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我们此次希望通过深入园区一线走访调研,与区(市)县、园区、企业三方深度交流对话,向社会各界展示成都代表性产业园区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亮点和区(市)县园区建设的创新举措,共同探索未来产城融合发展之路,赋能成都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谈及此次探访活动的要义,每经·区域竞争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此次调研的园区均为各大区(市)县先进赛道领域的专业化、特色化园区,包括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成都东部新区的成都未来医学城、成都高新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青羊区的青羊航空新城、成华区的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金牛区的金牛坝科技服务产业功能区等。
“届时,我们将与园区重点企业、园区建设运营方、园区所属区(市)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以问题导向,深入探讨园区在规划建设、项目落地、企业培育、生态环境、生活配套、人才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成效及未来的发展挑战与机遇。”上述负责人表示。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等为代表的产业园区作为地方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所言,中国改革开放是先有产业园后有经济特区,而自诞生之日起,产业园区就扮演着一地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的发展极。
数据显示,2023年,不算其他各级各类园区,仅179个国家级高新区和230个国家级经开区的GDP占全国比重就已超过四分之一。产业园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的作用不言而喻。
记者了解到,随着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园区在成都先后设立并快速发展,目前成都各级各类园区已超过90个,支撑成都形成2个万亿级、1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助推全市经济总量突破2.2万亿元,成为了各区(市)县聚力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成都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至今,各级各类园区空间布局存在交叉重叠、部分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园区产业发展不够聚焦等问题逐渐显现。而相较于深圳、苏州等东部沿海城市,成都工业增长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亟需产业园区带来新动能。
为此,成都近期动作频频,持续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并提出优化整合构建由3个国家级园区、22个省级园区、N个市级园区组成的“3+22+N”园区发展体系。
接下来,成都将聚焦“3+22+N”园区发展体系布局,结合各地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国家级园区要示范引领、省级园区要竞进争先、市级园区要突出特色,有效引导优势资源和优质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的园区集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