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四川
天府之国
沃野千里
燕赵大地
五朝古都
人文荟萃
10月28日至30日,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以“河北行”为名再次起航,无论是浩荡长江水源远流长,还是巍巍太行山壁立千仞,当巴蜀文化邂逅燕赵文化,当富乐绵阳走进冀州大地,以城为盟、以文为媒、以旅为脉,相遇便有了不同的意义。
一次绚烂厚重的历史文化对话
4000多年前,出生于西羌的大禹治水,勘分九州,为河北赋予了一个至今未变的名字:冀州。千年沧桑过往,古韵文脉流淌,燕赵之地的历史文化瑰宝仍熠熠生辉。
河北,被称为燕赵之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繁衍源远流长,有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皇室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有被梁思成誉为“京外名刹之首”的隆兴寺,有“沧州狮子景州塔,真定府里大菩萨”的河北三宝,有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开国第一城”石家庄,有“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而千里之外的四川绵阳作为古蜀文明中重要部分,千百年来,这片沃土上也孕育出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
华夏母亲嫘祖故里拜谒大典在绵阳市盐亭县举行
●这里是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
●这里孕育了李白、欧阳修、文同等杰出人物,司马相如、扬雄、杜甫等在此留有遗迹或作品;
●这里走出了享誉全国的沙汀、邓禹平等文史英华;
●这里书写了“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不朽传奇,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
一笔一墨,书写千年文脉底蕴,一山一河,彰显绚烂人文积淀。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公元763年春,安史之乱结束,在绵阳梓州(今三台县)的杜甫听到消息,惊喜欲狂,饱含激情地写出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如今,穿过历史的烟云,蜀地再次将目光聚焦在河北,必定有一场绚烂厚重的历史文化对话。
一份跨越千里的深厚情谊联结
1500多公里——这是四川与河北在空间上的距离。距离虽远,但早在十多年前,两地便已经结下了深厚情谊。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河北省承担了对绵阳市平武县的援建工作。从援建的那一刻起,平武成为河北人永远的牵挂。
河北投入28亿元资金,先后组织12000多人、200多个单位远赴千里参加援建工作。彼时,全体援建干部和建设人员把平武当家乡,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条件复杂的情况下,攻坚克难,苦战鏖战2年多时间,完成了包括幼儿园、医院、通村公路、市政公路、桥梁等108个项目建设。
“我们援建平武,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期间,河北省委、省政府立足长远发展,建立专项发展基金,积极扶持平武产业发展,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河北-平武工业园区建设,为平武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的平武,环境更美了、经济更强了、百姓更幸福了,已经华丽蜕变成九环线上宜居、宜业、宜游的璀璨明珠。
行走在平武,河北的印迹无处不在。平通有个“邯郸路”,响岩有个“连心广场”,江油关镇有个“唐山大道”,平武中学里有“燕赵楼”“冀恩亭”,全县唯一的工业园区名字叫“河北-平武工业园区”……
河北人民对平武的无私援助,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平武人民的心田。而平武人民对河北人民的感恩,从未因时间流逝而褪色。“河北人就是我们的亲人。”这是每个平武儿女的心声。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越。一份深爱,将时空上的千里之遥,化作情感相连的“零距离”。
一场精彩多元的精品文化盛宴
自秦朝以来,作为“蜀道咽喉”的绵阳便是出川入蜀最重要的官道,往来商贾游客、学子官宦多不胜数,加上凭借涪江水运,“水陆四通,惟急是应”,沿水路可达沿海城市,架起了绵阳“走出去”的桥梁。
如今,绵阳继续“走出去”,在更高层次整合资源,去更大范围寻求合作共赢。
“文化三推”活动重庆行
今年来,绵阳创新开展城市品牌推广、文化艺术推介、文旅产品推销“文化三推”活动,将具有绵阳特色、彰显巴蜀魅力的优质文旅资源“打包出川”,先后走进厦门、杭州、青岛、重庆、昆明、西安……“走出去”的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含金量更高,“走出去”,更好地实现了文化交流的“大融合、大联动、大贯通”。
10月28日至30日的2024绵阳市“文化三推”河北行,由平武县作为主题县,设置了“绵阳展”(非遗活态展示及文创产品展销)、文旅资源推介会、“感恩河北 魅力平武”摄影展、“熊猫走天下”路演、河北绵阳籍企业家商会交流座谈、非遗项目进社区、“报恩飨礼”农特产品专场推介及展示展销等主题活动,涵盖展览展示、文旅推介、互动体验、产融对接、文艺交流等方面。
深秋之际,绵阳以爱之名,越秦岭、过太行,跨越远阔山河,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邀请河北人民
共赴绵阳之约
共叙深厚情谊
共话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