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泸州:赤水河古蔺段上,4座渡改桥“改”出幸福生活

    泸州融媒 2024-10-18 18:55

    今年9月,泸州市古蔺县椒园镇水田村与贵州省仁怀市龙井镇大路村交界处,白杨坪大桥正式通车,这也是赤水河古蔺段建成的第四座渡改桥。

    古蔺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何龙表示,随着赤水河上白杨坪、石岗、鄢家渡、牛捆塘4座渡改桥建成通车,消除了赤水河流域的渡运安全隐患,保障了川黔两省60余万群众的出行安全。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也为促进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桥”见速度 通行时间大幅缩短

    “刚结婚的时候,从家里坐车到婆家要从普宜转,3个多小时才到马蹄街上。”10月8日,杨玉秀和丈夫开车回了趟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老家。沿着赤水河环线旅游公路,从牛捆塘大桥过河,驶入新修的乡村水泥路,半个多小时就到家了。

     牛捆塘大桥

    从赤水河贵州岸田坎乡嫁到古蔺县马蹄镇,因为路不好走,坐车都要转几趟,杨玉秀过去一年难得回一次家。2022年12月,牛捆塘大桥建好后,她和丈夫隔三岔五就去贵州看望年迈的父母。

     白杨坪大桥

    “以前到四川走亲戚、赶场都靠渡船过河,从椒园镇到龙井镇至少两个小时。”10月8日上午,龙井镇村民韩春林到椒园镇水田村采购了200多斤核桃,准备带给远方的亲朋。车辆行驶在白杨坪大桥上,他忍不住感慨起来,尽管大家都在对河两岸住着,一个月前,到椒园买东西都还不容易,爬坡下坡要走路,坐船过河若是遇到涨水,渡船停航,再着急也没有用。

    贵州省仁怀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舒威介绍,大桥建成通车,仁怀市茅坝、龙井、九仓三个乡镇群众前往四川方向将不用再绕行茅台,入川更为便捷。通过白杨坪大桥,川黔两地交流更广、通勤更密、联系更紧,交通运输保障为两地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创造了条件。

    “下到河边坐船实在太绕,从桥上过河至少节省1个多小时。”10月8日上午,石岗大桥四川岸桥头,墙院村村民李兰英提着两箱饮品,准备过桥去贵州岸的大屯彝族乡看望父母。李兰英说,石岗大桥建成后,下游渡口取消,村民们往来川黔两岸,要么开车要么骑摩托,原来1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只要20多分钟。就是走路,也比到河边坐船方便得多。

    “桥”见安全 消除江河渡运隐患

    “以前,渡口坐船风险大,尤其是在每年涨水的季节。”马蹄镇环路村的李明富年过八旬,住在赤水河边。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门口有条赶场大路,每逢贵州那边的赶场日,路上行人络绎不绝,二三十人一起坐船过河的场景司空见惯。

    椒园镇水田村,距离白杨坪大桥500多米,就是老船工李兴潮的家。回忆12年来的摆渡生活,他心里有些酸楚。

    “赤水河水流急,两岸河面窄,小木船渡河安全难以把控,政府部门就出资在渡口两岸浇上水泥墩,用粗大的绳索隔河相连,摆渡时用力拉索蹬船,借水流侧向冲击力使船缓缓驶过河面。”李兴潮说,早些年,赤水河上大部分渡口都是用小木船渡河,经不起风浪。2006年开始,古蔺县交通运输部门加强渡口安全监管,完善了渡口安全设施,小木船也换成了铁皮船。

    “江河渡口大多处于交通不便和经济欠发达山区,渡船设施设备简陋,安全监管困难,渡运安全隐患突出,渡运能力和可靠性较低,每日夜间和每年汛期均需封渡停航,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也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何龙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渡口成了交通运输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渡运安全和沿途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渡改桥”建设势在必行。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古蔺县已陆续在赤水河、古蔺河上建成牛捆塘大桥、白杨坪大桥、石岗大桥、田榜大桥、鄢家渡大桥、文昌阁大桥、渔湾大桥等7座渡改桥,古蔺县境内所有渡口全部撤销。河谷之上,天堑变通途,一座座渡改桥的建成,让两岸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通行时间大幅缩短;河谷之下,曾经繁忙的渡口成为“过去式”,渡运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桥见发展 川黔两地产业融合

    渡改桥建设,不只是方便群众出行、消除渡运安全隐患,也为赤水河两岸的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石岗大桥

    2023年底,石岗大桥建成通车,马蹄镇墙院村党支部书记赵勋开始谋划未来的发展。“在两岸间修座桥是当地群众的愿望,随着大桥建成,毗邻墙院村的几个村子的水果、生猪、大米等农特产品运输成本大大降低,种植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就拿今年已进入丰产的甜橙来说,相邻几个村种植面积4500亩,预计产量900万斤。没有大桥,水果外运需绕行马蹄场镇20多公里,商家收购价格相对较低。”赵勋算了一笔账,大桥建成后,贵州来的水果商可以通过石岗大桥进村,运输成本减少,如果每斤甜橙销售价格提高5角钱,增收就可达450余万元。

    赤水河上的渡改桥,为两岸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奠定了基础,也为川黔两地的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契机。

    位于古蔺县石宝镇与仁怀市茅坝镇交界处的鄢家渡,是赤水河流域历史悠久的民间古渡口。贵州岸至今还留存四块石碑,上面记录着鄢家渡曾经的“辉煌历史”,崖壁上刻着清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年羹尧手书的“公渡”二字。同时,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也在这里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鄢家渡大桥

    “古蔺石宝、仁怀茅坝同为红军四渡赤水转战之地。”在福宝镇政府工作人员韩毅看来,鄢家渡大桥的建成,将串起川黔两地的红色文化、人文景观,为古蔺县进一步发掘地方历史文化,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核心IP创造了条件。

    渡改桥项目实施以来,赤水河谷已经天堑变通途,两岸群众不用爬山渡河,丰富的人文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产业资源将逐步被“盘活”。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不断优化川黔两地的省际通道布局,成为城乡融合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加速器”。

    上一篇

    用游戏讲好中国故事 传统文化助力“四川造”游戏火爆出圈

    下一篇

    陕天然气:10月1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