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博物·古今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2024-10-12 18:48

    秋风轻吟,银杏叶舞,

    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

    古时人们认为“九”数为阳数,

    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称重阳。

     

    在古代,重阳节有多种习俗。

    据《西京杂记》记载,

    汉代时,重阳已有求寿的习俗,

    人们会佩茱萸、食蓬饵、

    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到了唐代,

    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

    明清两代,

    重阳节风俗盛行,

    人们会吃花糕、登高、

    祭祖等,十分热闹。

    这些习俗传承至今,

    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蕴含着人们对长寿、

    健康的美好愿望。

    在这些习俗中,

    菊花的地位尤为特殊。

    在重阳时节,

    气温转低,寒意渐浓,

    此时,很多花卉都已枯萎凋谢,

    而菊花却正值盛开,

    为秋日的萧瑟增添了一抹亮色。

    同时,菊花还被人们赋予了

    吉祥、长寿的寓意。

     

    自晋代大诗人陶渊明

    以隐居、赏菊出名后,

    文人雅士纷纷效仿,

    赏菊之风盛行。

    每逢重阳节,

    人们便会赏菊、咏菊、饮菊花酒,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和对老年人的尊敬。

     

    中国人自古爱菊,

    更将这份情感倾注于艺术创作之中。

    在四川彭州窖藏,

    就曾出土过一件精美的菊花金碗,

    金光灿灿的它,

    不仅是宋代工匠精湛技艺的结晶,

    更是古人对菊花深情厚意的物化体现。

    让我们随着菊花金碗的指引,

    穿越回那个诗意盎然的时代,

    探寻古人如何将这朵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平凡之花,

    融入生活,融入艺术,

    最终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化符号。

    菊花碗,

    是宋代金银器中最常见的器形之一,

    它将日常所用器物做成花的形状,

    不同形制的器皿

    与花形纹饰巧妙搭配,

    将宋代雅致的审美风尚

    融入典雅细腻的金银器制作之中。

    这件来自彭州窖藏的菊花金碗

    口部有三十二曲,

    弧腹捶揲成菊花瓣形,

    碗底内心饰花蕊,

    足外壁上錾刻着

    “绍熙改元舜字号”七字,

    静静诉说着南宋绍熙元年的故事。

    菊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

    其历史可追溯至屈原的《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借菊花表达自己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信念。

    到了魏晋时期,

    菊花开始大量出现在诗词歌赋中,

    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意象。

    其中,陶渊明的《饮酒》

    更是将菊花推向了隐逸文化的巅峰: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以菊花在深秋绽放、

    不与群芳争艳的特点,

    表达自己恬淡的心态

    和与世无争的品格。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

    爱菊之人远不止于陶渊明。

    到了宋代,

    菊花从诗词歌赋走向市井烟火,

    爱菊、赏菊、咏菊蔚然成风。

    范成大在《菊谱》开篇便写道:

    “山林好事者,或以菊比君子。

    其说以谓岁华晼晚,草木变衰,

    乃独烨然秀发,傲睨风露,

    此幽人逸士之操,

    虽寂寥荒寒,而味道之腴,

    不改其乐者也。”

    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菊花的品格,

    更道出了宋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宋人爱菊,

    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中,

    更融入了日常生活中。

    每年重阳佳节,

    无论是皇家贵族还是士庶之家,

    都会纷纷赏菊、簪菊。

    据《梦粱录》卷五《九月》记载:

    “年例,禁中与贵家皆此日赏菊,

    士庶之家,亦市一二株玩赏。”

    南宋临安的花市更是热闹非凡。

    西马塍园子作为当时杭城近郊

    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

    每年重阳之时

    都要举行盛大的斗花活动,

    菊花品种多达八十余种。

     

    簪花,

    是宋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皇家贵族,

    都喜欢将菊花插在

    自己的头发里或者帽子上。

    范成大在《朝中措》中就写道:

    “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皇家更是将簪花

    作为庆祝重阳节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每年赐宴时,

    都要给文武百官赐花簪戴。

    这种上行下效的风气,

    使得在鬓边插菊花成为了

    当时大官人们过重阳节的最潮打扮。

    文人雅士爱菊者众多,

    其中有一位

    我们所熟知的宋代大文豪,

    与菊花之间的故事却别有一番趣味。

    王安石曾作《咏菊》诗云:

    “黄昏风雨过园林,

    吹得菊花满地金。”

    苏东坡见了后,

    认为菊花哪有被风吹落的道理,

    便续上两句以做嘲讽:

    “秋花不比春花落,

    为报诗人仔细吟。”

    然而,后来他被贬黄州时,

    却发现那里的菊花

    被秋风一吹就遍地花瓣,

    这才深感惭愧,

    知道自己当初的判断有误。

    苏东坡还曾因不信菊花可食,

    而嘲笑古人,

    但后来在被贬密州时,

    穷得连饭都吃不饱,

    只好跑到古城废圃中

    挖枸杞和菊花苗食之。

    这一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

    菊花的食用价值,

    并在《后杞菊赋》中写道:

    “吾方以杞为粮,

    以菊为糗(指炒熟的米),

    春食苗,夏食叶,

    秋食花实而冬食根,

    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在如此困境中,

    他仍能保持乐观的心态,

    将食用菊花视为一种长寿之道,

    实乃难能可贵。

    “杯中体轻,神仙食也。”

    菊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

    更有着丰富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其苦寒性凉,

    有除风热、益肝补阴之效。

    在宋代,人们就常用菊花泡酒

    或制成各种美食来享用。

    这种将菊花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做法,

    不仅体现了宋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更彰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王茹

     

    上一篇

    县域新气象丨万源:298个“村村直播间”畅通山货出山路

    下一篇

    “上头”的短剧 迷人的产业“江湖”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