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到“休眠”? “烤”验需“凉”策

    天府新视界 2024-09-20 10:35

    图片

    赏桂看月,可谓是中秋必选项。然而,9月19日,中秋已过,四川多地的桂花仍未开放。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今年初秋温度太高,导致桂花“休眠”了。

    酷暑仍在持续。出伏之后,四川盆地热浪不止。不少小伙伴喊话:“感觉自己分分钟要被烤成‘四川串串’!”
    为何今年如此热?高温带给我们的思考有哪些?
    图片
    热过吐鲁番,四川加入“40℃俱乐部”!
    今年,四川盆地正经历同期罕见的酷热天气,热度直逼2022年的历史极值。
    这波高温来势汹汹,不仅持久且强度惊人,多地刷新历史纪录。自8月19日起,四川盆地气温一路狂飙,频频“刷屏”全国高温榜。整个8月,四川74县站日最高气温在39℃以上,46站在40℃以上,泸州、南充等城市纷纷解锁“40℃俱乐部”。
    8月全省平均高温日数14.2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2天。
    从具体的点位来看,8月有35县站高温日数超过2022年,为历史同期最多。全省日最高气温为43.3℃,出现在8月28日合江站,仅次于2022年同期全省日最高气温。渠县则以42.6℃的高温刷新了当地9月的纪录。9月以来,成都市(温江站)平均气温26.8℃,1951年以来位列第一。
    好不容易,在中秋假期前有了降温的迹象,却不料气温再次“反扑”。中央气象台的数据显示,9月18日13时,全国241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气温前十被川渝两地的站点包揽,其中,四川占四席。
    图片
    为何今年“秋老虎”如此凶猛?高温又是如此“超长待机”?
    气象专家表示,这与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相关。今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并且与大陆高压联手形成庞大的暖性高压带,在其持续控制下,南方的高温天气才会“超长营业”。

    落脚到四川,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副热带高压控制范围和强度日益增加,对冷空气的抵抗能力也越来越强。再加上四川盆地一带因为地形原因,长时间集聚的热量不易消散,从而加剧了当地高温天气的发展,“秋老虎”横行。
    四川何时才能退出“高温群”?
    最为关键的是冷空气南下的时机及其强度。尽管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以有效地降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温度,但由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地形因素不仅阻挡了冷空气的迅速渗透,还影响了热量的有效扩散。再加上夏季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进一步延长了高温天气的持续时间。
    依据当前的气象预测分析,9月19日至21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有4—6级偏北风。21日后,四川盆地的高温范围也将明显缩小。
    历史上,四川的最高气温是多少?
    按照《四川省志·地理志》记载,四川盆地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彭水(今重庆市彭水县)。1953年8月19日,这里曾出现44.1℃的高温,是当年全省(重庆未直辖前)的“天花板温度”。
    从成都来看,四川省档案馆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各类情况统计》显示,1937年至1944年成都8月平均气温多数分布在24℃—26℃。在记载1990年至2005年成都气象情况的《成都市志(1990—2005)第一册综合》中,成都这16年间的8月平均气温依然维持在25℃。
    图片
    据央广网报道,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呈增多趋势。目前5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事件将变得更加常见。面对大“烤”,不可掉以轻心。需要“凉”策应对“烤”验。
    各部门需提前谋划,不断健全主动预防和处置方案。政府部门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加大对公共场所避暑设施的投入。社会各界也纷纷为高温下的劳动者们送清凉。在气候变化加剧的情况下,现有的预判与应对能力是否够用?

    图片

    9月4日,市民在成都一号防空洞纳凉 图据川观新闻

    在农业方面,由于高温干旱天气的持续,蓄留再生稻田块要保持一定水层,避免高温与干旱对再生稻孕穗期与开花期的复合胁迫而出现再生稻绝收的重大灾害损失。
    在用电供应及安全、森林防火、交通、物流、旅游等领域,都要加快健全预防和应对措施。要强化水电支撑地位,提高风、光能源占比,加快“用电顶峰”兜底调节性火电建设,加快互联互济电网通道建设。
    在安全生产上,聚焦建设施工、涉水、用火用电、易燃易爆、电动自行车、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抓好高温时段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高温天气引发的安全隐患,作业时尽量错开高温时段。
    高温健康预警系统也不可忽略。高温会引发热射病,要完善高温健康预警系统,尤其是让更多老年人、慢病人群充分知晓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危害。
    图片
    应对“烤”验,好心态也很重要。四川人也在用幽默、好心态消解着高温。“冰箱以外都是远方,空调房以外都是他乡”“你只想漠漠轻寒上小楼,却出门路上烤到熟”“五花马,千金裘,都不如藿香正气清凉油”……

    古人雅意、犀利的吐槽,也让我们多了些借鉴空间。王羲之专门写下《今日热甚帖》《毒热帖》等,陆游诗《苦热》、杨万里的《夏夜追凉》,都曾吐槽暑热之苦。《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中,杜甫大倒苦水:“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被网友喊话“嘴替”;诗人陆游在《苦热》中写下“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描述了被“汗蒸”之感;书法家颜真卿在《中夏帖》中说“病懒,益不喜所为。前欲书石,当须稍凉作之也”,让网友直呼“演我精神状态”。
    有“趁热”吐槽,自然也有“纳凉诗词”让我们心境放宽。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微风袭人;宋代吴潜的《鹊桥仙·扁舟昨泊》“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清爽扑面;元代白朴的《天净沙·夏》“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绿意沁人心脾。
    当然,“秋烤”进行时,莫忘将空调温度调至26℃以上,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 图片
    撰文/边钰 编辑/郭书琼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

     

    上一篇

    海通国际发布保隆科技研报

    下一篇

    2024年9月票房破10亿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