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陈楠
8月30日晚间,上海电气(601727.SH;002727.HK)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上海电气实现营业收入498.69亿元,净利润18.22亿元,同比增长22.6%。期末货币资金余额为341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19.2%,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连续3年实现上涨。
2024年,上海电气在整体策略上,继续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集团“十四五”战略全面落地实施。
业务层面上,2024上半年,上海电气能源装备板块营业总收入为246.54亿元,板块毛利率为20.1%;工业装备板块营业总收入为189.59亿元,板块毛利率为17.4%;集成服务板块营业总收入为79.61亿元,板块毛利率为16.6%。收入结构得到优化,高毛利业务比例提升。
从几个核心板块业务,可以看到上海电气最新的布局、增长和挑战。
8月29日,国务院《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亿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的58.2%,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5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清洁能源发电量约3.8万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将近40%。新能源成为清洁能源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支柱。
上半年,在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市场,上海电气积极把握国家能源政策机遇,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新接订单合计人民币484.5亿元,新接订单量居于三大国有电气设备公司之首。
上海电气坚持以硬核科技打造高端高效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格局,构建“2+X”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在相关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以创新带动订单增长。
2024年上半年,上海电气凭借连续多年霸榜中电联火电能效对标榜单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发力煤电“三改联动”市场,燃煤发电设备新接订单人民币219.9亿元,领跑同业。
同时,核电设备市场,上海电气核岛主设备国内综合市场占有率持续位居行业榜首,核电产品覆盖国内所有核电站,新增核电设备人民币43.3亿元,2024年上半年综合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在燃机领域,公司加入中国重燃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平台,全程参与整机工程设计,在上海汽轮机厂完成首台300MW燃机总装下线。在本次业绩发布前不久,中标沙特两个燃气联合循环电站项目四个标段空冷产品,合同总额超人民币十亿元。
当然,围绕“风光储氢”等多能互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这些新型能源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电气打造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并积极成为新能源装备的引领者。
目前,钒液流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光热熔盐储能、飞轮储能、锂电池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制造,以及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应用场景及个性化需求解决方案,上海电气均在不断积极开发和完善。2024年上半年,上海电气储能新增订单54亿元,获得江苏规模最大在建单体全钒液流储能系统、江苏国信苏盐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等不同技术路线订单。
聚焦氢能“制、储、加、用”四大环节关键核心装备,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关键装备供应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绿色化工/制储加一体站/氢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新旧产能互换,成为上海电气拓展光伏产业链的契机,推出异质结整线装备、跨入异质结光伏组件。2024年7月,上海电气的首片异质结电池下线。
风电设备新增订单6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近1倍,订单的大幅增加将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装备上,市场发展变化是向数智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上海电气紧跟变化趋势,在高质量求变。
“专精特新”工业基础件业务集群,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工业零部件领域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长征”“神舟”“祝融”“世界名车”的“身体”中都存在上海电气的零件。
硬核科技同样被上海电气用来打造工业装备。上海三菱电梯发布的12.5米/秒超高速电梯,创造了中国制造电梯运行速度的新纪录。
而“上海电气方案”将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与数字技术信息流结合,拓展了数智融合应用新场景,加快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星云智汇”工业互联网平台、“星联双化能碳管家”,为设备效能的提升、产品的运维服务以及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与此同时,上海电气以生产型制造为基本盘,向服务型制造精进,燃机长协服务承接了国内51台各型订单,领跑国内燃机长协服务市场;电梯产品与服务双轮驱动,2024上半年电梯服务业务收入占电梯业务的收入比重超过40%。能源工程打造供应链协同、定制化、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
眼下,无论是能源设备还是工业装备,面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变革,上海电气已经融入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中,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闯新路,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当先锋,以科技赋能实现“双碳”目标引领下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将上海电气建设成为世界一流装备企业。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