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一早,成都博物馆门口照常排起十几米的游客长队。今年暑期,成都博物馆为观众奉上“寻踪美洲豹:墨西哥古代文明展”“鲁迅的艺术世界”两大特展,更有“周末儿童博物馆·暑期季”系列活动“加餐”。
“同以往相比,游客在成都博物馆观展停留的时间更长。”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暑假,成都博物馆主动扩大供给,将单日参观人数限制从去年的1.2万人次增加到2万人次。同时,通过每日延时开放、严防死守恶意倒票、提升多语言参观体验等措施,为游客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观展环境。
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宣传的重要阵地,暑假以来,川内博物馆在优化展陈设计、提升配套服务、丰富游览体验上下功夫,不断创新传播手段,打造新的文博消费场景,化“网红”热点为“常红”经典。
沉浸式讲解,让历史故事“活”起来
暑假期间,游客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锦绣西域 万里同风——新疆丝路文化特展”临展时,会与一位身着长袍、头戴冠帽、须眉交白的长者相遇。疑惑间,长者口中吟唱,自报名号:“各位好,在下李太白,我将带领各位畅游丝路。”
这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配合该临展特别推出的沉浸式讲解项目。在这场特殊的导览旅途中,金沙遗址博物馆金牌讲解员扮演“诗仙”李白,自述其为寻找身世之谜,从大唐长安来到西域的故事。
按照展陈路线,“李白”带领观众从回溯蜀地与新疆的联系开始,讲解丝绸之路上商旅相继、钱货云集的热闹,串联起一个个文物故事。游客刘羽说:“这种讲解方式很新颖,让我形象地了解到西域的历史,了解到成都与新疆在古代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庞源川介绍,暑假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安排的沉浸式讲解活动,由他和同事刘科扮演李白。每次讲解,身旁都是排起长长的听讲队伍。“沉浸式讲解把展品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有机组合,赋予其合理的故事背景,加以情景演绎,能帮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展览背后的文化背景。”
金沙遗址博物馆正计划将沉浸式讲解推广到古蜀文明系列主题展。
展教结合,让社教课人气旺起来
8月26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匠造所之巍然栋梁”亲子社教活动第二场开课。四川大学副教授王钊再次带领20组亲子家庭走进武侯祠,领略祠庙建筑之美。参观结束,王钊带领亲子家庭现场制作古建筑木模型。
今年暑假,“英雄风流 华彩绚曜——蜀道上的大三国文化精选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展。为让观众更深入了解蜀道多元魅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联合西南交通大学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以蜀道上的古建筑为主题,精心打造主题社教活动。“同往年相比,今年的暑期社教课更具针对性,更注重展教相结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宣教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武侯祠博物馆通过与专业学术机构合作,深挖文化文物的价值与内涵,针对不同年龄观众的认知水平与关注重点,推出适合学生群体、亲子家庭、年轻群体与普通大众的社教活动,满足各年龄层公众的文化需求。“主题社教课程一经公开招募,很快就招满了。”
将柱梁、卷棚顶等积木零件一一拼接搭建,10岁的小朋友张明同妈妈组装成一个漂亮的“武侯祠过厅”建筑模型。张明说:“这堂课很有意思,我不仅完成了古建筑模型拼接,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古建筑的知识。”
“线上+线下”,让讲座受众多起来
日前,“草堂一课·草堂读唐诗”专题系列课程,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结课。暑假期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邀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草堂书院特聘专家王红授课。通过时间里的唐诗、空间里的唐诗、唐诗里的艺术、唐诗里的人生几大板块主题讲解,王红带领60多名孩子穿越千年时光,感受唐诗无穷魅力。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负责人向昕介绍,针对青少年的诗歌教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联合四川大学专家举办诗歌专题系列培训。同时,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还将精品课程的直播和回放放到互联网上,“线上观看人数近万人次。”
暑假期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特别推出“微言大义 史论三国”系列讲座,邀请四川大学教授霍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刘庆柱等专家学者,为公众带来“线下+线上”的学术盛宴。其他博物馆,也推出众多“线下+线上”精品讲座。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川内各大博物馆推出的这种“线下+线上”形式的讲座,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得到延展。
记者:张斌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