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网络文明,为何要专门提到执法?

    天府新视界 2024-08-29 09:53

    图片
    网络连接万物,文明为之标识。网络文明,天然有着复合的意涵,是技术文明、物质文明,也是一种道德文明、精神文明。作为“成果”的文明和作为“规范”的文明,构筑了网络世界的两大基座。如何理解网络文明,关乎着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的系统性实践。坚定共识,凝心聚力,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于8月28日至29日在四川成都举办,聚焦“弘扬时代精神 共建网络文明”,就“网络文明”给出更生动的诠释、更深刻的示范。
    本次大会创新举办网络文明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文艺与文化强国建设、人工智能、网络执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等分论坛。其中,“网络执法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主题,贴近现实、指向鲜明、备受关注。
    倡导网络道德文明,为何要专门提到执法?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则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并作出了新部署。
    营商环境,是企业呼吸的空气,是市场耕耘的土壤。唯有用心守护,方可固本培元。近年来,网络业态、网络生态快速变化,这给营商网络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造谣”加剧信息失真,扭曲企业形象。从过往案例看,各式各样的涉企谣言层出不穷。其中,既有关于企业本身、企业家的谣言,也有针对企业所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谣言。这些谣言,歪曲了真相,造成了信息的混乱、恶化了企业的口碑,给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构成了巨大的扰动。造谣一张嘴,当谣言深度参与了企业“社会评价”的形成,那么误解与偏见、仇视与敌意,势难避免。
    “抹黑”放大认知谬误,在商难再言商。当下的网络舆论场内,存在着一股诋毁、丑化,甚至是“撕咬式攻击企业和企业家的暗流。某些水军、黑公关、博主大V,惯于对企业家作泛道德化的评价,泼脏水、贴标签轮番上阵,通过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添油加醋地对企业家的“发家史”“道德观”“过往言论”“私生活”等进行演绎、批判,来疯狂输出伤害,乃至滑向网暴。这样的网络环境,让企业家们很难专注于生产经营活动。
    “碰瓷”滋长黑产收割,营商成本高企。时至今日,网络上对于企业的“围猎”,已有组织化、规模化特征,其背后有着一条清晰的逐利链条。比如说,有些通过测评、探店等方式“看钱说话”;有些放出软文黑稿,制造影响“坐等公关”;还有些则是利用旗下大量的“账号矩阵”刷恶评、带节奏、冲榜单。如此这般,一些不堪其扰的企业不得不乖乖就范,掏钱打点各路大神小鬼。久而久之,平白多出了一笔不菲的开支。  


    图片

    执法亮剑迫在眉睫。
    从紧迫性看,严格执法深得人心。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边,利用网络快速传播的技术特性,对竞争企业造谣诋毁者有之,以曝黑料为名敲诈勒索者有之,前人辛苦研发后人假冒伪劣网络销售也有之,违法者可谓零本万利。而另一边呢?普通企业一旦碰到这些事,则要耗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去维权,就算起诉成功,商业信誉也遭遇重创。维权成本实在太高。执法亮剑,才能为企业撑腰。
    从可行性看,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法可依。《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规范上网行为的法律不断出台。去年,中央网信办出台了《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两高一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四川也出台首部数据领域法规《四川省数据条例》……更精准和更有针对性的法规,明确定义了侵权行为。法治“四梁八柱”不断加固,长效治理机制不断健全,依法治网,基础雄厚。
    从成效出发,利剑出鞘激浊扬清,价值共识深入人心。在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优化营商网络环境”连续两年被列为重要任务;四川也多部门联合推进“净生态·促发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集中清理了一批涉企侵权乱象信息,关闭了一批长期抹黑企业的网络“黑嘴”账号;开通“举报辟谣”绿色通道,开设“涉营商网络环境有害信息举报”和“涉企侵权举报”两个专区,尽最大力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同时,加强普法教育,启动“网络举报辟谣宣传周暨网络普法行”……我们看到,雷霆整治与雨露浸润相辅相成,不仅能捍卫法治尊严,更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风向。


    图片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截至2023年12月,四川省实有经营主体总量突破900万户,其中企业数量达到268万户。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用好网络执法利器,解决好营商网络环境中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信息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举行,正是总结、借鉴,携手向前的好时机。
    比如,如何让依法治网更有震慑力?要坚定执法的“强力”。四川出台政策法规,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当然,有法可依,更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网络空间乱象形式多样、成因复杂,打击乱象不仅是网信部门的工作,也要动员公安、检察、法院,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深化法律实践,打出“组合拳”,携手同心坚定向侵权行为亮剑。
    比如,如何让依法治网更高效?要借用技术的“巧力”。数字化浪潮下,其实很多网络“黑产”,本身也是技术达人,暗刷流量的、盗取信息的、助推病毒式传播的……“魔高一尺,道必须高一丈”,要适应时代,创新处置机制、更新技术手段,如利用算法、大模型识别文本和图像,在谣言走进千家万户前就及时掐断;同时对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帮助它们快速发现侵权行为、及时精准举报侵权问题。
    如何利长远,让法治之光照耀营商环境?要善用社会的合力。优化营商网络环境,需要发挥多元共治力量:需要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也需企业积极举证、公平竞争;需要平台扛起责任,也要主流媒体正面引导、公众理性参与……我们看到,四川无论是主动设置企业关心的话题、曝光典型侵权案例,还是搭建“e法治网 清朗天府”四川网络普法官方平台、邀请网民自拍普法视频,种种努力都旨在以春风化雨之力量,营造一个人人懂法、人人向违法活动亮剑的社会氛围,凝聚网络空间向善向上的力量。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正如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要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润网相结合,弘扬时代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乐见网络执法与网络文明同向而行,以法治思维净化营商环境土壤、滋养网络文明之花。
    图片

    撰文/蒋璟璟 刘志杰 罗清玉
    编辑/梁庆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

     

    上一篇

    深证成指率先翻红

    下一篇

    央媒看四川丨从蜀道今昔看四川开发开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