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简称“830新规”),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登录保护等做了明确规定。
值此“830新规”三周年之际,《每日经济新闻》特别策划,通过对国家监管政策、厂商落地措施、家长监护现状分层调研,了解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的现状、成果和变化趋势,发布《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现状调研报告(2024)》。(文末附报告全文下载链接)
该报告数据基于一手消费者调查数据、游戏厂商和平台官网信息、市场公开信息。其中,消费者调查时间为2024年7月29日-8月5日。定量调研对象为4-17岁未成年人家长,成功样本量2499个,抽样误差±1.96%。样本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通过调研,报告发现,三年期间,在多部门共同协力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在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具体规范,也逐渐明确了政府监管、游戏厂商平台、家长、校园等方面的职责。
2023年国务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在压实游戏平台主体责任的同时,也明确强调了政府监管、家长监护和指引、学校教育的职责,多方形成保护合力共同提升未保效果。游戏“未保”工作进入游戏厂商、行业、家庭、学校等合力守护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多家头部游戏公司和平台主动加码防沉迷落地机制:如充值年龄限制从国家规定的8岁提高到12岁、内容和相关风险提示更为严格等。国内未成年人游戏用户数、时长和花费呈现全面下降趋势,部分游戏平台未成年人消费流水占比不到总流水的1%。
不过,调研也发现,在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大幅缩减之下,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从中牟利,通过非法手段,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甚至提供代刷人脸认证等服务,形成了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黑灰“产业链”。
与此同时,尽管大部分家长知晓国家“未保”政策,但“未保”政策从家长认知到落实尚有距离。
报告指出,仅有五成家长了解游戏防沉迷具体举措。由此可见游戏平台及厂商对防沉迷工具的科普和宣传力度极度欠缺,未能尽到协助家长使用的责任。
同时,超8成家长每日可支配陪伴孩子时间在2小时以下,工作繁忙成家庭监管缺失主因;73.8%的家长知晓孩子存在使用成年人账号绕过监管玩手游的情况,他们中的81.6%对该情况保持默许甚至是放任态度;关于游戏充值,有超7成未成年知晓父母支付密码;未成年人玩手游时间较长原因中,48.7%是因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
由此可见,许多家长仍然未能利用好游戏平台提供的防沉迷管理工具,在未成年人游戏登录及充值方面存在监护漏洞,未能做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第一责任人。这成为当下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黑猫投诉平台报告显示,2024年1-7月未成年人充值相关投诉超过3万件。其中不乏超大额的极端案例。游戏防沉迷仍旧存在问题。仍需多方的共同努力。
基于此,报告也对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做出展望。
首先,平台厂商亟需加强对工具的科普使用宣传,提高易用性和普及率。只有更好地帮助家长用好相关工具,才能共同发力做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其次,家长需提高家庭监管意识,主动学习使用游戏平台防沉迷工具,同时重点管好密码、“脸”和“指纹”,避免孩子绕过平台限制进行不合理消费。只有家长最终成为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第一责任人,才能真正补齐游戏“未保”铁三角(政府、平台、家庭)的短板。
报告同时认为,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引导多元化兴趣爱好,变“堵”为“疏”,才能真正实现未成年人保护。而政府、厂商、家庭更需共同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打击黑灰产,需要监管部门、游戏平台统筹运用政策、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也需要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