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应对气候变化,企业有哪些创新举措?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8-11 21:39

    每经记者 徐肖逍    每经编辑 董兴生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也关乎社会效益的可持续性。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如极端天气事件,对企业的运营和财务状况产生直接影响。上市公司需要识别和管理这些气候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通过对上市公司2023年度ESG报告进行分析,观察到,构建智慧碳排放管理平台、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及打造绿色办公环境,是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举措。

    视觉中国图

    关于上市公司如何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包婕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气候相关治理结构,从董事会层面对该议题进行关注,明确负责气候变化议题的部门或专人,并形成定期汇报机制。

    在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看来,上市公司首要任务是核算碳排放,特别是范围一(企业直接控制的能源过程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范围二(企业外购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排放,然后加强气候信息披露。

    构建智慧管理平台

    《指引》在应对气候变化章节明确提出,披露主体应当核算并披露报告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足以见得监管层面对精确监测企业碳排放量的重视度,这也是一切碳减排工作的前提。

    构建智慧碳数据平台成为有效的手段。它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精确跟踪碳足迹,满足监管要求和提升透明度;通过分析碳数据,企业可以评估气候变化对其运营的潜在影响,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还可以帮助企业设定碳减排目标,并跟踪这些目标的实现进度,确保企业在实现气候目标方面的承诺得到兑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三一重工(SH600031,股价15.41元,市值1306亿元)在ESG相关报告中披露,基于树根互联技术(ROOTCLOUD)构建了先进的智慧碳排放管理平台,实现了“水电油气”四表数据的在线采集,实时且准确地获取各项能耗数据,并且能够自动测算碳排放量。在此平台的帮助下,三一重工精确测得2023年温室气体范围一的排放量为8.41万吨,范围二的排放量为12.97万吨。

    三花智控(SZ002050,股价16.91元,市值631.19亿元)搭建了智慧能源物联管理平台,通过智慧能源系统,实时监测园区各事业部、各车间和高能耗设备用能状况,汇总分析用能总量和结构,为三花用能结构优化和减碳目标提供数据支持。截至2023年末,该平台实现国内7个园区全覆盖,实时监测园区用电、天然气等数据,并对用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公司内生产情况,预警各业务单元不合理的用能异常情况,以便改善分析。

    新能源车龙头比亚迪(SZ002594,股价231.62元,市值6738亿元)则通过搭建能源及碳管理平台,实现车间、产线和设备级的数据采集,助力工厂能耗精细化管理,并实现实时用能数据折算碳排放量,确保计量结果真实可信。基于此平台,比亚迪在2023年测得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量为93万吨,范围二为1141万吨。

    不过,上市公司搭建智慧碳数据平台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包婕坦言:“搭建智慧碳数据平台对上市公司长期碳数据管理而言是有益的。但在前期搭建阶段可能面临投入成本较高、方法学缺失、技术手段不足等问题,且通常需要依赖于第三方支持。同时,上市公司在开展数据平台搭建时也需要建立公司碳数据管理的指标和目标,明确碳数据管理的制度机制,并将数据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切实将碳数据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而郭沛源也表示了担忧:“搭建智慧碳数据平台需要关注上市公司的碳排放属性。对范围二的排放,因为外购电力的间接碳排放易于监测和采集数据,所以实施可行性较高。但对范围三(来源于上下游价值链的碳排放)某些类型的排放,则需通过计算和估算而非直接监测来确定,就不太容易通过智慧平台实现。”

    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

    在上市公司应对气候变化的新举措中,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是一个显著的特点。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手段。它允许企业之间买卖碳排放配额,以此激励减排和促进环保技术的发展。当企业的实际排放量超过配额,就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额外的配额;如果排放量低于配额,则可以将剩余的配额出售给其他企业。

    电力行业代表华能国际(SH600011,股价7.39元,市值1160亿元)在2023年ESG报告中表示,企业密切跟踪国家碳排放和碳交易的有关政策,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出台公司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确定碳交易管理机构及职责,明确碳交易准备、交易及履约、风险管理等各项工作要求,稳妥有序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顺利完成2021~2022年度第二履约期履约任务。其2023年年报显示,华能国际2023年的碳排放配额交易收入达2.96亿元。

    传统能源企业中煤能源(SH601898,股价12.45元,市值1651亿元)选择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统筹控排企业配额盈缺情况,制定《碳交易资金预算及交易策略》,科学制定碳交易计划,开展碳交易集中管理,确保7家重点排放单位全部按期完成碳配额履约任务。

    中国石油(SH601857,股价8.74元,市值1.60万亿元)更是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制定《碳交易管理办法》,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通过购买碳配额等方式抵扣碳排放,推动国际国内自愿减排机制下的自愿减排项目开发。2023年,公司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7家分(子)公司全部完成履约。

    中国神华(SH601088,股价39.05元,市值7759亿元)则提及了具体的数据,2023年,所属控排企业完成碳市场履约,履约率100%,全年共交易配额659.8万吨,交易金额约4.62亿元(不含税)。

    今年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为上市公司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更明确的监管依据和规范细则。

    包婕认为:“《条例》明确提出将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配额分配的有偿化将增加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对碳排放数据造假和其他数据相关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大幅提升,可能在短期内对重点排放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造成一定影响,增加其对规则的‘适应成本’。”

    打造绿色办公环境

    上市公司除了在平台建设和经济手段上创新,也致力于打造绿色办公环境,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一种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的办公方式,绿色办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提升员工的健康和福祉。

    总市值超千亿元的中国建筑(SH601668,股价5.51元,市值2293亿元)在ESG报告中,直接将绿色办公作为独立部分来阐述,其积极开展“厉行节约勤俭办企”行动,在节水、节电、节材方面推进办公场所能效提升。比如,中国建筑打造了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大楼,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在地下室设置雨水收集池,用于植物灌溉和场地冲洗,并采用智慧灌溉系统,每年可减少用水约1700吨;在能源管理方面,应用光储直柔技术,光伏铺设面积达865平方米,每年可节省用电186万度,年减少碳排放约1027吨。

    上海电气(SH601727,股价3.75元,市值584.24亿元)表示,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号召,大力倡导并践行绿色办公理念。其设立了年度管理目标,强调从绿色采购、无纸化办公、低碳出行、智能控温等方面来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基于此目的,上海电气打造了“桴联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构建智能化的空间管理策略,实现自助式空间运营管理,如自动调节窗帘升降、自动感知空间人员并控制空调和新风系统等,深入优化空间运行节能策略,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三花智控则倡导打造绿色职场,鼓励员工在生产和办公过程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共同开展落实节约资源能源的行动。其主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提倡无纸化办公、采购环保办公用品及分类管理废弃物等。

    针对上市公司如何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包婕建议:“首先,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气候相关治理结构,从董事会层面对该议题进行关注,明确负责气候变化议题的部门或专人,并形成定期汇报机制。其次,上市公司应明确应对气候变化或低碳转型的公司战略,并制定明确的短中长期管理指标和目标,将相关目标纳入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决策过程中。”

    她说,上市公司还需识别和评估气候变化对公司业务的潜在影响,包括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并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缓解策略。此外,上市公司需定期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与投资者关系管理。

    郭沛源则认为,上市公司的首要任务是核算碳排放(特别是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排放),然后加强气候信息披露。他形象地举例道:“我们如果要减肥,首先也要知道基线在哪里,即当前体重,然后才能制定计划。”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热评|1357张罚单密集落地 敲响银行业合规经营警钟

    下一篇

    8家上市公司现环境风险 实朴检测弄虚作假领罚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