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姚亚楠 每经编辑 叶峰
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遭遇“套路”的案例屡见不鲜,从保证金到立项费、考察费,尽管此前有诸多案例曝光,但仍有融资心切的创业者不断中招,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之中。
随着这类事件的增多,记者注意到,一种新的“职业”——融资维权博主,在社交媒体上悄然兴起,他们总结各类行骗套路,发布避坑指南,声称有专业团队帮创业者维权、追回损失资金,但背后的服务费要价不菲。
防不胜防,“融资套路太多了”
提起自己的融资经历,成都一家创业公司创始人李安(化名)很是苦恼。去年底,正在为公司寻求融资的李安结识了一家投资机构,经过考察后双方很快签订了《投资意向书》。“这家机构承诺可以投资700万,但前提条件是需要先交7万元保证金,如果后续在5个月内我能找到两家机构跟投300万元,保证金就如数退还。”李安说,当初双方曾如此约定,后来几经协商,这笔保证金降至5万元。
据李安所述,随后他陆续找到了两家愿意跟投的机构,当再次与前述机构沟通700万元领投事宜时,对方却称李安找来的跟投机构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并拒绝投资。随着5个月期限结束,不仅700万的投资款成了泡影,李安事先交的5万元保证金也未能追回。“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我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符合要求的跟投机构,此次合作取消且不予退款。”李安告诉记者。
李安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注意到,在社交媒体上,还有大量创业者发帖控诉被自称投资人者骗取各类费用的经历,有的是以项目考察为由收取创业公司差旅费,有的则是要求创业者到指定机构做项目评估、分析报告收取高昂费用,还有引导创业者参加路演、培训收取各类费用。
“套路太多了,防不胜防。”创业者王利(化名)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已经多加小心,但去年以来,仍被两家投资机构以差旅费、对接服务费为由向其支付了数千元。“小企业想要获得投资机构的关注很难,这类机构通常会十分热络主动联系创业者,以自有资金直投的名义吸引创业者前去洽谈或者来公司考察,几经沟通获取信任后,再以各类理由要求你先行支付一定费用,通常是几千至几万不等,等后续创业者发觉有问题时,他们会以各类理由推脱或者干脆就消失了。”王利告诉记者,由于公司在起步阶段事务繁多,大部分创业者没有过多精力去追讨损失,只能自认倒霉被对方得逞。
融资追损博主,一单收50%服务费
诸多融资套路之下,记者注意到,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批自称能帮创业者挽回融资损失的博主,这类账号通常以融资追回、金融反诈为名,账号下大量发布企业融资骗局揭秘、企业避坑指南、融资追损介绍等内容,他们是如何帮创业者挽回损失的?记者联系了上了两位博主。
“我们公司设在安徽,有专门的团队帮创业者追回损失,整个过程合理合法,不会对创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一位博主介绍道,“追回资金会退回到创业者账户中,上个月我们成功帮创业者追回了两笔'资料费'。”
当记者问及追回方式和收费标准时,其表示需要双方签授权书,创业者全权委托他们来处理此事,“这些伪投资机构一般都会提前做规避,打官司胜算不大,主要靠我们去交涉赔偿,成功追回的资金我们收取50%作为服务费。”
李维(化名)此前从事贷款中介的工作,察觉到遭遇融资套路的创业者越来越多,今年3月,他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开设账号,发布各类融资套路内容,同时接单帮创业者追回损失,如今已积累起数百粉丝。
谈及追损方式,李维同样表示不便透露,“找我们做融资追损的创业者,涉及金额少则几万元,多达上百万。”他向记者介绍道,“如果数额较大,我们会请律师团队采取法律手段与投资机构沟通,如数额比较小相对来说好处理一些,我们会派人去交涉协商,不同案例客户要求追回金额不一样,难度各不相同,收费标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不过,记者了解发现,现阶段这样的追损服务似乎并没有太多创业者买账,在采访中,有创业者告诉记者,“现在社交媒体上声称能做融资追损的越来越多,快要形成一个产业了,我曾经接触了解过,但研究后发现这些博主没什么高明手段,只是吃准了行骗的投资机构理亏不敢报警而已。”他建议创业者提高警惕,如果发现被骗还是直接走法律途径最为安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