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卫星化学发布半年报:二季度盈利同比微降,新能源材料营收增超200%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7-17 22:55

    ◎据卫星化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下半年业绩增长驱动因素来看,7月16日公司披露了《关于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一阶段顺利投产的公告》,年产80万吨多碳醇装置已经顺利投产运行。

    每经记者 黄鑫磊    每经编辑 梁枭    

    7月17日,轻烃行业龙头卫星化学(SZ002648,股价17.91元,市值603.32亿元)发布2024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00亿元,同比下降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6亿元,同比增长12.51%。其中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96亿元,同比下降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下降8.58%。

    据卫星化学半年报所述,报告期内,公司功能化学品、高分子新材料毛利率同比保持良好增长;氢气正式对外销售,新能源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7.46%。

    卫星化学有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4年上半年业绩主要受化工产品整体价格低迷的影响。另外,公司以战略上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的环境与变化,在装置稳定运行和经营管理提质增效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二季度净利润下滑

    卫星化学是轻烃产业链一体化生产企业,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轻烃全球供应链。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05亿元,同比下降6.9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23亿元,同比增加46.55%。

    彼时,天风证券研报分析称,卫星化学原材料乙烷跟美国天然气气价挂钩;而下游产品乙烯的产能在我国主要集中在石脑油裂解,导致我国乙烯价格跟原油价格挂钩,所以油气价差越大,公司的利润越高。

    据悉,2024年一季度,原油价格为83美元/桶(折算14.7美元/MMBTU),美国气价为2.1美元/MMBTU,油气价差为12.6美元/MMBTU,同比扩大0.8美元/MMBTU。在此基础上,计算可知,一季度乙烷裂解利润为2937元/吨,同比提高548元/吨。

    2024年二季度,卫星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05.96亿元,同比下降2.53%,实现归母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下降8.58%。公司有关负责人称是受化工产品整体价格低迷影响。

    另外,4月1日,卫星化学公告披露,公司计划从4月6日起对全资子公司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聚乙烯装置、73万吨环氧乙烷与91万吨乙二醇联产装置,以及配套原料装置进行检修,检修期限预计50天左右;同时,对全资子公司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2万吨丙烯酸和30万吨丙烯酸酯装置进行例行检修及部分工艺升级改造,检修期限预计60天左右。

    上述两地装置已分别于5月21日和6月3日完成检修,恢复正常生产。

    卫星化学在半年报中表示,虽然检修对公司二季度经营情况有所影响,但是部分装置在本轮检修中完成技术优化目标,进一步提升装置运行效率和生产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为装置持续高质量运行提供保障。

    C3产业链实现耦合闭环

    据卫星化学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下半年业绩增长驱动因素来看,7月16日公司披露了《关于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一阶段顺利投产的公告》,年产80万吨多碳醇装置已经顺利投产运行。

    资料显示,2021年3月20日,卫星化学与浙江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平湖市人民政府会议中心签署《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本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计划总投资115亿元,其中公司总投资约102亿元。

    据悉,卫星化学拟在独山港区管委会区域内投资新建年产80万吨PDH、80万吨丁辛醇、12万吨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并充分利用富余氢气资源,解决公司氢能一体化项目原料问题;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拟一期建设年产3000吨的氢气充装站,二期建设年产11000吨的液氢装置及配套设施。

    对此,卫星化学在投产公告中称,卫星能源三期百亿项目是卫星化学“立足轻烃一体化,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能源三期项目一阶段的开车成功,有效解决了卫星化学C3一体化产业链上下游原料配套的问题,实现C3产业链耦合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据半年报所述,卫星化学进一步加快平湖基地与嘉兴基地新建丙烯酸产能的建设,为高吸水性树脂和高分子乳液升级扩能发展提供原料保障,促进轻烃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的做精做深,实现上游产品向下游高端产品的拓展。

    此外,今年上半年,公司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66亿元。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高碳α-烯烃技术,向下游延伸布局高端聚烯烃170万吨(含茂金属聚乙烯)、聚乙烯弹性体60万吨、聚α-烯烃3万吨,将过程中产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利用,副产氢气开展资源化利用,达到项目整体降碳目标。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博迁新材董事陈钢强持股减少138.15万股

    下一篇

    中微公司高级管理人员NI TUQIANG减持4万股,减持金额585万元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