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央媒看四川丨凉热若有“兴川”意——四川省气象部门助力“治蜀兴川”工程推进纪实

    农民日报 2024-07-15 11:26

    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2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40712

    “你们气象局的干部,让我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实事求是。”作为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大田村柑橘种植的领军人物之一,蒲江县人大代表罗廷万如此感慨。蒲江县气象局为了将柑橘特色气象服务做到真正管用、有用、好用,多次到田间拜访他,不断收集服务意见反馈,每周定时将有针对性的天气预报推送到罗廷万的手机上。

    蒲江县气象局局长罗衣介绍,蒲江县是成都市的农业大县,拥有柑橘、茶叶、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然而,农业生产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气象灾害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蒲江的晚熟柑橘,冬季怕冻,夏季怕晒,其施肥、控水、套袋、覆膜、采摘和病虫害管理都需要气象预报信息的精准指导。为此,蒲江县气象局积极响应“治蜀兴川”战略,以农业气象服务为切入点,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气象服务。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四川省出台《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四川省各级气象部门积极主动融入其中,为粮食和经济作物发展贡献气象力量。

     

      稻麦连作——

     

     

      力促大面积单产提高

     

      正是中稻生长的季节,尺把高的水稻绿油油一片。看着眼前的景象,罗中敏心中甚是欣慰。他是德阳市广汉市的粮食种植大户、蔬香七里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共种植粮食80亩,为稻麦连作方式,即“冬小麦+中稻”。

      罗中敏告诉记者,去年他的水稻平均亩产达到640公斤,今年的冬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30公斤。单产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地好水好技术好之外,气象部门的服务也很重要。比如冬小麦的收割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那时最怕下雨,如果收到气象部门未来几天有雨的预警信息后,就需要提前收割;冬小麦的播种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那时也怕烂场雨,而水稻在七八月的时候怕干旱,在得到气象信息后都需要做好提前应对。

      广汉市是天府粮仓的核心产区,为稻麦连作模式,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65.5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0万吨以上。于2020年成立的广汉市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则更是容纳了当地240户家庭农场,使得提高单产成为可能。

      广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王越介绍,以广汉市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为核心的四川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0万亩,是广汉粮食生产的“先锋部队”。2023年,该基地的水稻百亩规模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2024年5月,基地内百亩规模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33.42公斤,均位于全省前列。

      德阳市气象局副局长李晓明告诉记者,德阳、广汉气象部门探索建立了新形势下适应示范区农业生产发展需求的气象为农服务模式。与广汉市家庭农场发展创业联盟开展合作,建立了“3+10+X”(即3天定时定点定量预报+10天趋势风险分析+不定期短临和预警)精细化预报预警产品服务模式,为广大家庭农场主提供贴心服务。

     

      稻油制种——

     

     

      “高科技”更要防灾害

     

      德阳市罗江区,同样是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不同的是,这里的水稻田先是一列高一些的水稻,之后是若干列矮一些的水稻,以此类推。这里是水稻制种基地,高的水稻是父本,矮的水稻是母本。

      罗江区是四川的粮油制种大县(区),在全国首创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新模式。略坪镇长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丁洪生告诉记者,长玉村有制种传统,现有水稻制种面积2700亩、油菜制种面积1650亩。因为制种的科技含量高,所以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就更高。比如7月水稻授粉期,如果未来几天有雨,就需要施用授粉抑制剂以让授粉时间推迟,而早春时节的油菜授粉,如果出现霜冻天气,就要通过调节租用蜂箱的蜜蜂数量来减少油菜的授粉。

      罗江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站站长夏红介绍,罗江区现有制种面积5.43万亩,其中水稻制种面积2.6万亩,年产约520万公斤,油菜制种面积2.83万亩,年产约417万公斤。全区供应了全国油菜种子需求总量的20%,四川油菜种子需求总量的40%,双季制种亩均纯收入可达3500元。

      罗江区气象局副局长陈鑫洋告诉记者,制种水稻和制种油菜主要受病虫害、大风、高温、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尤其是连续高温、连阴雨会导致花粉萌发率较低,影响种子的产量。2023年罗江区气象局在制种产业核心区新增建设四要素气象自动站2个、农田小气候站1个,2024年还将在另一个核心区调元镇新建物候站1个,这将大大提升制种核心区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晚熟芒果——

     

     

      致富增收“金果果”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几乎所有的坡地上都种着芒果,芒果上都套着袋子。村党支部书记邹胜洪告诉记者,混撒拉村是个芒果种植专业村,全村芒果种植面积2万多亩,人均芒果地10多亩。2023年芒果总产量1.8万吨,平均亩产1.5吨,进入盛果期后亩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至6000元。

      邹胜洪介绍,芒果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作物,对气象的要求很高。比如当地普遍推行的芒果压花技术,就必须得以气象服务为前提。所谓压花,是指2月芒果开花后,因第一道花的质量普遍不高,所以果农们就会在合适的时候把初花全部摘掉,待再次长出的二道花质量就很好了。但压花对气温有个要求,未来的几天里日平均气温必须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才行,这就需要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还有芒果套袋,是为了防止芒果被炽热的阳光灼伤,其开始时间为日最高气温达到32摄氏度以上。

      攀枝花市位列我国六大芒果核心产区之一,但与其他芒果产区不同的是,攀枝花是我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的芒果产区,其芒果上市时间为8月至11月,且70%均为大果型的凯特芒。

      目前,四川省芒果种植面积为117万亩,攀枝花市芒果种植面积为103.6万亩,攀枝花是四川省的大头;而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又是大头中的大头,区内芒果种植面积为41万亩。仁和区气象局局长王玉宝介绍,攀枝花以及仁和的气候总体特点是“干热”,而这正是芒果喜欢的气候类型,冬季干燥少雨有利于花芽分化;开花期无低温阴雨有利于授粉和坐果;果实生长期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和糖分的转化。以仁和为例,全年降水量仅为785.5毫米,而日照时数则高达2525.4小时,而不多的降水又集中在5月至10月,基本避开了芒果授粉和采摘的“厌雨期”,这就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特征。

      攀枝花市气象局局长刘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攀枝花市建立共同富裕区,是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头等大事,气象部门应该主动作为,在消除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上不断贡献气象智慧。而作为攀枝花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芒果,气象部门更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记者:刘强

    来源:农民日报

     

    上一篇

    一口上瘾!是谁还没吃过自贡“冷吃”系列?

    下一篇

    四川新闻联播丨六方面抓落实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