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吴泽鹏
受家居家装消费波动影响,近段时间以来,家装领域一些企业陷入“信任危机”,例如有A股“家装第一股”之称的东易日盛(SZ002713,股价2.68元,市值11.24亿元)多个门店被曝欠薪、停业。此外,多个头部定制家居品牌,也曾传出地方门店在收取消费者预付款后失联等情况。
笔者观察到,此类新闻中,“经销商收款后跑路”最为常见。经销商跑路,消费者不仅经济上蒙受损失,可能还要面临装修延期、诉求无路等问题。至于品牌方,其声誉自然也会受到损害。在这些案例中,部分品牌方出于维护声誉的考虑会先行兜底,但由于品牌方和经销商并不存在股权方面的联系,且双方“自负盈亏”,经销商“跑路”后,品牌方短期业绩并不会受影响。因此,品牌方做“甩手掌柜”的情况也不少见,甚至有品牌方还对外称“自己也是受害者”。
家装、家居行业的业绩波动,与上游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有关,但笔者认为,跑路、闭店现象频频在家装领域出现,也有行业自身的问题。
首先,无论是家装还是定制家居等,都具有“交付周期长”的行业属性,从交付定金到确认下单、定制生产、进场施工、完工验收,往往需要月余时间,若遇上来回修改等,周期被拉长至三五个月也有可能。时间长,不确定性因素自然增加。
其次,该行业的经营模式往往是自营+经销相结合。加盟商具有本地优势,同时也能减轻品牌方的资金压力,因此成为企业快速打开市场的不二选择。但与自营门店相比,品牌方对经销商的约束力、监管力有限。
说白了,家装行业一直存在行业内部管理不足问题,只是以往市场形势大好,这些风险被遮掩了起来,到如今才一一暴露。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品牌方不能再做“甩手掌柜”,而要扮演好服务的管理者和流程的监督者角色。
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建立更为严格的经销商筛选和管理机制,确保合作伙伴的信誉和经营能力。另一方面,家装市场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应当明白,如今的市场竞争已由产品、价格,转向服务、口碑,快速占领市场之后,更考验企业对合作伙伴的专业素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赋能等。
另外,家装环节服务链条冗长,但过去的支付方式大多是消费者提前预付大笔款项。未来,预付款如何分段式支付、监管,交付周期如何加强管理等,也是品牌方、行业监管部门应当重新审视的问题。
说到底,家装行业本质是服务业,其工业生产、产品设计等均可复制,品牌之间最终将靠服务拉开差距,“甩手掌柜”的思路要不得,如何更好地“交付”,是对消费者的承诺与职责所在,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