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4微博文化之夜丨单霁翔: 传统文化是走向未来的底气和力量 让更多文化遗产重回人们生活

    2024-07-01 16:03

    炫酷热血的舞台上,传统武术与现代街舞,化身成象棋棋盘上的两大阵营,演绎楚河汉界的博弈;灯光交错的台下,百余位文化名人、文史专家、文体明星以及来自电竞、动漫、美食等领域的微博大V们相互碰撞,共赴一场文化盛宴。

    时隔一年,6月23日,2024微博文化之夜再临郑州。当晚,2024微博文化之夜共颁发了16组重磅文化荣誉,刘震云、黄磊、陆毅等多位文化大家、演员、创作者均在各自领域获得认可,共同探索多元生态下的文化新态势。

    早在2023年第一届时,微博文化之夜就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打造了中国互联网界首个以文化解码为功能的大型活动IP;今年,微博文化之夜再度用更年轻、多元的形式打开新传播窗口。

    当天,也是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第二次来到微博文化之夜论坛。回忆起2023年参加第一届微博文化之夜的场景,单霁翔直言仍印象深刻。

    “我在北京到郑州的高铁上用了两个小时回顾了究竟来了多少次,后来放弃了,其实是数不清的。但我整理了一些照片。”论坛现场,单霁翔坦言。

    当屏幕上一张张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考察、保护、申遗的照片划过,当一档档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创新的节目上线时,这不仅仅是单霁翔的记忆,更是更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被看见被认可的时刻,也是越来越多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见证。

    用“脚步”丈量中华世遗

    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文化系统的精华

    台上的单霁翔,依旧是那身为大众所熟悉的新中式白色褂子和那双黑色布鞋,只是,退休后的他似乎更忙了。

    他频繁现身《万里走单骑》《博物馆之城》《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老单走东城》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古老的文化遗产和年轻人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在央视《国家宝藏》拍摄中,他亲自推荐除了故宫以外的8家博物馆,说服他们试水综艺;《万里走单骑》更是亲自参与策划,并随节目组奔走于全国各地。

    2020—2022年三年间,他更是写了19本书,将自己对传播保护传统文化的所思所想凝于笔尖,飞机、高铁、汽车,这些都成为他的“写字台”。他坦言,把过去想写的,已经有资料搜集起来,两三个月写一本,都是小书,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曾因“故宫看门人”身份被大众所熟识,带领故宫博物院爆火出圈的他,在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后,拥有了更大的版图,以更多元的形式转身走向了更广阔的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之路。

    深耕传统文化领域多年,单霁翔直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没有明显界线,比如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不断演进的过程,今天的现代文化将来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文化系统的精华”。

    以郑州为例,他认为,郑州是东西文化、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地带,汇聚了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它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更是一个天地之中的城市,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文化古都。

    “天地之中是一个包含我们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大系统,从观星台一直到少林寺,这个漫长的参观线路上有很多元的文化,它不断向外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是天地之中?天地之中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汇聚。”

    拥有越来越多身份、与越来越多圈层融合的单霁翔,正在将传统文化的传播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他观察到,无论是天宫还是天问,无论是北斗还是嫦娥、玉兔,这些背后都没有离开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我们这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勇于攀登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才使中国航天事业有了今天。”

    在单霁翔看来,传统文化带给我们更多的底气和力量。“我们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生活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都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答案,我们要去多探索,多学习,它会使我们少走弯路,寻找到正确的方向,让我们更有底气地走向未来,它是满足今天和未来发展的一个大基石。”

    不排斥新形式、新科技

    让更多文化遗产重回人们生活

    作为文化超级IP的打造者,单霁翔借助新潮的传播途径,不遗余力地“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让更多的文化遗产重回人们的生活。

    在故宫工作的七年间,单霁翔走遍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通过科技和文化的结合方式,把沉睡文物从库存中解放出来;举办网上展览,凭借高清摄像,在网上展示全景故宫,让人们在家就能看到故宫;曾带领团队围绕故宫打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火爆全网;研发的故宫口红、故宫茶具等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等。

    单霁翔从来不排斥用新形式、新科技展现传统文化。“面对观众我们都是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比如很早之前是语音讲解器,后来是手机APP、WiFi全覆盖等,现在有大量的线上展览、文创衍生,观众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带回家,“这个过程会不断变化、进步。”

    不过,当越多的技术和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单霁翔也直言“有些担忧”。在他的回忆中,过去人们最享受的是阅读,晚上下班后吃完饭,打开台灯静静阅读两三个小时,是每天最幸福的时光。但如今,当人们离不开手机、电脑,静下心来的阅读正在慢慢被挤压。

    “今天的信息像海浪一样包围着人们,选择哪些东西占据自己的主要时间变成很重要的事情,这是需要智慧的。”单霁翔强调,人们接受的知识是碎片的,而不是系统的。“我还是希望人们能够经常静静地阅读一些自己喜欢和需要的知识,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觉得手机、电脑上很热闹。”

    在他看来,面对当下AIGC带来的新浪潮,既要积极拥抱,用科技的力量使我们传播的力量更强大,使我们手段更丰富,跟上时代的步伐;又不能把传统文化抛在一边,不要离开传统文化的根基。“这是科学进步的一个阶段,它不是最后的阶段,而是一个过程。无论是AI还是现代技术,都是人来做的,注重环境,注重人追求的美好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的力量影响现代技术的发展。”

    当下,多元文化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正如微博文化之夜上,年度文化演出IP、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年度出海国漫IP……一个个文化大奖的背后,展现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微博文化之夜通过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越来越多的非遗文化、体育、电竞、二次元、国风等在微博更多元的平台上破圈,带动青年人的文化新形势;漆扇、簪花、面人等也开始被年轻人的喜爱,并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现给世界各地;

    “视听节目对文化传播的力量更强大。”在单霁翔看来,通过创新传播形式,吸引更多年轻的观众,可以让文化遗产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新活力,“我们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讲述,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

    文/十一

    上一篇

    星网锐捷:公司目前经营正常

    下一篇

    仁信新材:公司主营产品聚苯乙烯正逐步向汽车工业领域渗透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