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19时57分,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A卫星发射升空,中国航天再次逐梦九天。从长征一号到长征七号,我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一次次将中国航天推向新高度。以长征命名不是巧合,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感于红军的顽强斗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火箭就被命名为“长征”。从长征路到飞天路,折射的是薪火相传的精神。不同的长征,同样的精神。
在许多人心中,长征,如史诗般的征程,用二万五千里的铁血征途,铭记着红军战士的英勇与坚韧。它不仅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和地名,还承载着无数鲜活的故事与不朽的精神。
2022年,四川省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2023年12月中旬,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现场推进会召开,提出要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成示范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
“七一”,当我们再次行走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从四渡赤水的智勇,到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再到翻雪山过草地的艰难……峥嵘岁月跨越时空扑面而来,我们仿佛看到,一代又一代的人沿着精神坐标,追光向上。
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 摄影/C视觉 黄刚
烽火连天处,英雄铸就丰碑。在巴蜀大地上,各类红色文化遗产星罗棋布,涵盖红军长征、川陕苏区、四川解放、抗美援朝、三线建设、改革开放、脱贫攻坚、抗震救灾等不同时期的文物,成为我们继往开来的精神丰碑。
而在四川众多的红色文化遗产中,倘若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里的革命文物串起来,就组合成了一部雄浑壮丽的史诗,浓缩着若干气壮山河的历史。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川西彝族地区。此时,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长征”一词:“……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从此,长征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攻坚克难的精神符号,照亮人心,并随着美国记者斯诺撰写的《西行漫记》走向世界。冕宁是当年中央红军入川后取得的第一座县城;冕宁县抗捐军是当时的第一支地方革命武装。
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在战略转移中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中央红军在四川还创造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历史传奇,红二方面军在四川成立,成为英勇善战的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长征期间进行了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等。红军在四川爬雪山、过草地的经历,成为红军长征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四川是长征精神的沃土,孕育了无数动人心魄的故事。自党中央率红一方面军从1935年1月进入四川,到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离开四川,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期间在四川境内转战一年零八个月,总里程达到2.1万里,翻越67个垭口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全省69个县(区)留下了红军的足迹。
泸州市古蔺县太平渡渡口旁建起了太平渡大桥 摄影/C视觉 龙欣雨 古蔺太平渡、石棉安顺场、甘孜泸定桥、红原日干乔……一个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段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历史: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过大草原……追寻初心,誓言有声。
“四渡赤水”“彝海结盟”“爬雪山过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四川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何用好长征资源带动沿线发展,将长征文化、长征故事传得更广更远?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契机,也是载体。2019年,党中央明确要求谋划建设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随后,四川启动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以“国家”之名建公园,近5年来,全省各地用长征精神激励奋发向上,在15.6万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走出“新”实践。
统筹规划,保护为先。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保护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的迫切需要。2022年,四川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主轴,以红二、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为两线,以长征在四川的历史事件节点将线路分为10个区段,整体空间布局形态呈现“一轴两线十区段”。其中,保护好长征文化资源,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的第一步。四川持续在革命文物整体保护上用力,譬如实施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等一批保护修缮项目,推进宝兴红军翻越夹金山等长征历史步道建设,不断扩大长征文化的影响力。
航拍彝海结盟纪念馆 图据川观新闻
因地制宜“用活”资源项目。长征资源遍布全川东南西北,呈现出分布广泛、点多线长等特点。为了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更务实,四川在项目建设上“聚力”,截至今年3月,已开工项目452个,太平渡渡口提升、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展示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前不久,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文公园)正式开园试运营,让长征文化有形有态、可观可感。
“串”起红色资源。整合利用红色资源,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的重要内容。古蔺县推进以“四渡赤水”为重点的红色文化传承带建设,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雅安市将红色长征资源纳入整体发展布局,打造夹金山、安顺场等红色旅游景区;凉山州打造会理皎平渡遗址、会理会议纪念地等红色景点……在长征文化的基础上,延伸拓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的内涵,这些红色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渡滔滔、索桥悠悠,规划好、建设好、利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是职责更是使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伟大长征精神由此诞生。历史往往可以照见当下,当我们行走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时,除了缅怀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同样可以从红军长征的足迹中,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积蓄精神力量。
阿坝州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摄影/C视觉 徐中成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任何事业取得成功的前提。赤水河畔的“围剿”、大渡河上冰冷的铁索、雪山草地对人类生存极限的挑战……心中有人民、心中有国家,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不断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根本动力。当我们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内外环境与90年前比已是沧海桑田,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定可奔赴星辰大海。红军一路长征,也是一路团结各族人民的过程。只有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才能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阐释好长征文化的时代价值,在大地上读懂长征精神。长征,一段镌刻在中国大地上的史诗,其精神穿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灯塔。这不仅仅是一场地理上的伟大迁徙,更是一次精神上的飞跃觉醒,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生死考验时的信念与勇气。它若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教会人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信仰,脚下就有力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将这段辉煌历史深深烙印在祖国大地上,其不仅是对长征精神的致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魅力。
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我们不仅重温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更是在致敬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毕竟通往未来的力量,就藏在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中。新时代的长征仍在进行,在中国人民奔赴光荣与梦想的路上,伟大长征精神历久弥新,也历久弥坚。
撰文/ 边钰 范吴瑕 成博 编辑/马艳琳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