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06家券商2023年文化建设评级结果出炉!五家获评最高AA级,重点考察七大方面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8 22:08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叶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2023年度券商文化建设评级于近日放榜,中证协已向证券公司进行“点对点”告知。

    按照合并口径,参与本次评估共106家券商,比2022年新增1家。最终结果为A类的券商共计11家,较2022年减少1家,其中AA级5家,A级6家;B类共计34家,其中BB级10家,B级24家;C类公司共计61家,其中CC级36家,C级25家。

    A类优等生仅10%,三家券商连续两年获评AA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文化建设评估结果不对公众公布。按照要求,该评价也不是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及等级的评价,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券商文化建设评级自2021年启动首次评价工作,至今已进行了四次。据记者了解,今年五家AA级券商中,包括了国泰君安、兴业证券、银河证券三家,这三家已连续两年获得最高AA评级。此外,华鑫证券、财信证券、中泰证券、华福证券、东海证券等获评BB级,东方财富证券、万联证券等获评B级。

    多位参与文化建设评价的券商人士向记者感叹,与同行交流了之后感觉实在是太卷了“今年竞争尤为激烈”。

    在本次评价工作启动前,中证协曾向券商下发通知,指出今年的文化建设实践评估继续按比例划分。共分为A/B/C/D四类,每一类又分为两个等级,比如A类分为AA级和A级,AA级优于A级。

    A类为参评券商总排名中位列前10%且最多12家,AA级最多5家,其余为A级。

    B类为总排名前40%且未进入A类的公司,最多33家,BB级最多10家,其余为B级。

    C类为未达到B类要求且评估计分在6分以上的公司,CC级最多35家,其余为C级。

    低于6分或存在直接被评为D类的情形则被定为D类。

    由于文化建设实践评估等级将影响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自2021年启动以来,备受券商重视。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不但将影响新业务申请和投保基金上交额,同时对场外期权业务资格、股权质押业务规模等具有重大影响。

    本次中证协建议文化建设实践结果在分类评价中的加分为:AA级1分、A级0.8分,BB级0.5分,B级0.3分,C类和D类不加分。最终加分情况由证监会确定。

    重点考察了七大方面

    连续四年文化建设评价,从记者获取的填报表格来看,每年券商所报送的材料都有一定区别。今年评价工作重点以及舆论关注的焦点包括稳健的薪酬制度、员工社交媒体管理以及是否违规炒股等。总体而言,今年的文化建设评估体系重点考察了以下七大方面:

    一是强化对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视,尤其是廉洁文化,包括公司从业人员因行贿被纪检监察部门留置、调查或被采取刑事处罚的情况纳入考察;

    二是新增因存在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情形,被监管部门认定合规管理存在问题或应加强合规监管措施并出具处罚文件的,应当自评扣分;

    三是新增评估监督、引导员工正确使用社交媒体避免员工发表不当言论损害公司及行业形象的情况说明;

    四是突出监管部门、协会提示公司对声誉风险事件进行自查的情况;

    五是明确评估监管对公司薪酬管理规定处罚的情况;

    六是评估公司加强对正面典型的宣传,以及公司推动文化品牌建设的方案、计划;

    七是公司落实“五篇大文章”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情况。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证协曾特别对实践评估开展前后一段时间声誉事件处理进行说明,指出2024年1月1日至实践评估结果形成前,以及实践评估结果发布后至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结果形成前,证券公司发生重大声誉事件的,经评审专家小组评议并征求监管部门意见后,协会可在本年度实践评估中予以扣分或调降级处理。

    2023年度文化建设结果出炉,2024年已过去一半。据记者了解的情况,2024年的文化建设工作各家券商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但压力与挑战并存已是共识。

    一位今年评级进步的券商人士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获知结果后喜忧参半:“2023年做出了好成绩,竞争那么激烈,压力给到了2024年。你一定要把我们自求上进的心理表达出来!”另一位则表示这次分数线被卷高了!预计明年将更卷。

    但业内的共识是,文化建设工作对于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提高行业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其中明确提到,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压实行业机构文化建设主体责任,强化监督问责。督促行业机构及从业人员大力弘扬和践行“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纳米级!宜宾全固态电池研发迈向新高度

    下一篇

    “新”动不止 “质”胜未来——攀枝花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工业发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