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公司与公司间的差距将在于对科技的使用,尤其是AI技术。要赶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企业需要从三个层级进行思考。
每经记者 郑雨航 每经编辑 兰素英
北京时间6月25日~27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五届新领军者年会(以下简称“夏季达沃斯”)在辽宁大连举行。
与会期间,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谈及当下AI引领的科技创新,倪以理对记者强调,创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机遇,在这一浪潮的发展背景下,未来公司间的差距将在于对科技的使用,尤其是AI技术。要赶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企业需要从三个层级进行思考。
另外,倪以理提到,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当前企业应加强精细化经营,提升经营的科技化、专业化水平。而对于中国企业,想要“走出去”,最重要的是要有从“供应全球”到“跨国企业”思维的转变,要对当地有贡献,成为当地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在今年的夏季达沃斯上,新技术如何赋能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您如何看待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企业应该如何利用科技赋能?
倪以理:在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中,科技驱动经济增长是非常明显的。从以前的互联网到现在的电动车绿色经济上,都是科技创新带来的经济机会。
当我们看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头部的30家中有超过一半是科技公司,有一些甚至是10年前大众并不熟知的。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包括目前爆炸性增长的趋势,在未来将会继续下去。
而对于企业来讲,我担心的是,企业已经可以触达到技术,硬件条件也有所具备,但是公司并不知道如何去运用,就比如现在我们讲得比较多的AI,试问有多少公司真正知道AI对于他们来讲有什么用?现在很多公司拥有各式各样的数据,但我认为真正把公司里面的数据能应用起来的也不多。
以后,公司间的差距在于对科技的使用。目前很多公司能用得上、用得起(科技),但用得好的公司并不多,所以要想办法让企业能尽快把(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应用关系做起来,不然,科技发展得很快,会有很多企业将大幅落后,这是我最担心的方面。
具体来讲,首先,我们很多企业都有丰富的数据,但真正思考把这些数据整理好,做好标签,把数据变成企业很好的资产,这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这些企业还没有这样的一个DNA。
第二,AI从数据中找寻关系,搭建模型,变成一个应用场景。但如何将最初的raw data(原始数据)和random data(随机数据)变成应用场景,就需要企业及员工去思考、研究这个事情。
最后一点,ChatGPT所代表的GenAI(生成式AI)不但能从数据中找到逻辑,还可以在这上面继续学习,去帮助替代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更深层次的层级,而真正去想这方面事情的企业就更少了。
所以,对于目前的大部分企业来讲,我认为应先在低层次上把数据用好,然后将其转变成应用场景,最后才是不断学习提升的GenAI。这段路我觉得大家(企业)应该赶快走上去,不然很难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NBD:麦肯锡在帮助企业抓住AI机遇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尝试呢?
倪以理:像ChatGPT这样的GenAI能帮助企业做很多的事情,我以电话客户服务这一适用场景为例,这也是麦肯锡最近帮很多公司尝试研究的一个场景。
我们发现,人们打电话到客服接线中心,其实很愿意跟AI去交流,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无论问AI什么问题,都能得到相应回答,觉得这个很有趣。(他们)甚至问一些毫不相干的问题,AI都能跟你聊下去的。而人工接线员可能仅知道几个固定的回答场景,你再问多一些,就不能回答你了。
客服电话就是AI的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不仅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还能帮助维护客户关系,AI升级以后还能帮助公司做一些销售。
NBD:刚刚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技术的话题,中国当下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您认为跨国企业在华经营是否也将有所转变?
倪以理:我跟很多跨国企业提到,中国依然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中国经济在今年有望实现5%的目标,占全球经济增长的3成以上。无论从规模还是增速,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无疑都是很重要的。
当然,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对比以前的高速发展时期,现在的经营相对没那么容易,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变多了。所以,他们现在也处于一种转型状态。
那未来应该怎么做?跨国企业应集中精力去做一些细分市场,将产品线更加本地化,同时降低成本,重新再布局。也就是说,跨国企业在未来的中国经济环境中要更精细化经营,对于企业的门槛更高了,企业经营的科技化、专业化水平必须提升。
除此之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企业要看到一个中长期目标。如果一个企业经历不了三五年的风风雨雨,那就没有资格做成“百年老店”。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有一种韧性,在经营效率、成本结构、企业文化、领导力上经受考验,让员工有信心,并转化成动力。
NBD:放眼全球,您认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如何,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哪些建议?
倪以理:中国企业的产品在全球舞台有很好的竞争力。但是,中国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结构在全球舞台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为什么这样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30多年前从深圳、东莞这边开始,产品供应全球,而现在,我们从低端(产品)转型到高端(产品),都做得非常好。但是从供应全球变成跨国企业是不一样的。成为跨国企业需要适应当地的文化、市场、监管,甚至为当地的社会作贡献。
如何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首先公司的领导层需要有决心,因为这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经验累积和投入。
而且,在公司的管理上,要接受不一样的人才。人才是一种文化,就像当年很多跨国企业来中国一样,他们请了哪些人才,在什么地方发展,组织架构如何实现本土化搭建等,都要不断去学习。观察中国过去30年里跨国公司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后就会发现,企业需要变成当地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对当地有所贡献,人才才会接受你,才能吸引当地市场。
总的来说,曾经我们的企业在国内生产,仅仅希望把我们的产品卖出去,卖不出去就打折,9折、8折,甚至打个5折,总能把产品卖出去。但是现在的情况不是卖产品,要走出国门,变成一家跨国企业,就需要改变思维模式,这就是中国企业亟待突破的瓶颈。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