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这群“新农人” “兴农”在乡村

    魅力广安 2024-06-26 09:59

    无人机与白鹭伴飞,“镐锄镰犁”变成智能化的“金戈铁马”……生机盎然的田野上,有这样一群“新农人”,他们玩转“新农活”,耕耘在乡村振兴希望的田野上。

    广安区花桥镇竹林村现代粮油产业园区,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资料图片)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近年来,广安市结合实际,全力推进融合新业态、引育“新农人”工作,鼓励“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成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这些“新农人”开得了新机器、玩得了新技术,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坚力量。

    贺星:绿色种植销路宽

    6月21日上午,在邻水县柑子镇磨盘村的邻水县好园丁农业家庭农场蔬菜种植大棚里,农场负责人贺星正在指导村民采摘蔬菜、瓜果:西红柿、黄瓜、青椒……刚摘下来的蔬菜、瓜果即将装箱运往20多公里外的邻水县城。

    贺星采摘西红柿。

    “今天我们共采摘了2000斤西红柿,1000斤青黄瓜,300斤草莓,500斤青椒,一半送往批发市场,另外一半在当天12点前配送到客户家中。”贺星告诉记者,她家的蔬菜、瓜果主要销往县城的文豪园、森林豪庭等10多个小区,深受顾客喜爱。

    1989年出生的贺星是土生土长的柑子镇人。2017年,贺星返乡创业,从一个“打工妹”,成长为精通蔬菜、瓜果种植和电商销售的“新农民”。

    创业之初,贺星瞄准了特色蔬菜、瓜果市场,一开始就采用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管理技术,让种出来的蔬菜、瓜果品质更优。但由于经验不足,忽视了市场销路,造成大量蔬菜、瓜果滞销。

    “不能‘埋头’看地里,还要‘抬头’看市场。”痛定思痛的贺星,吸取教训,着手解决销路问题。她和销售人员奔走于各个社区、商超和企事业单位,实行会员制销售,推广绿色蔬菜、瓜果。

    高品质的产品、创新会员制销售、对供需市场精准把握给贺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既然瞄准的是绿色,那么确保蔬菜、瓜果品质,就是立足之本。”贺星告诉记者,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虚心求教,聘请技术员、农业专家走进农场进行技术指导,让农场生产的蔬菜、瓜果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农产品。农场也在2020年获评县级示范场、2021年获评市级示范场、2021年度获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进单位等荣誉。

    “会员制销售是社区团购的雏形,随着电商兴起,社区团购更符合当下人们的消费习惯,我们趁机大力发展这种新零售模式。”贺星告诉记者,通过物资供应统一化、种植流程标准化等措施,她家的农产品线上销量不断攀升。

    目前,邻水县好园丁农业家庭农场拥有蔬菜种植基地80亩,蓝莓种植基地20亩,开挖鱼塘3.5亩,年产出优质果蔬18万公斤,年产值达到80余万元,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科学种植蔬果。贺星先后被评为邻水县乡村植保员、邻水县2021年巾帼建功标兵。

    “‘新农民’就是要将新理念融入农业发展新实践中。”贺星表示,下一步,她计划引进高价值的新品种,积极进行试验、示范、推广,逐步形成四季生产、周年供应、长短结合的保供增效新格局。同时,积极创建品牌,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助力村民增收、产业兴旺。

    宋辉:种田种出“科技范”

    6月20日早上,广安戴星家庭农场业主宋辉来到田边,小心翼翼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你瞧,水稻正处于分蘖期,长势好得很!”这位帅气的小伙,讲起种粮头头是道。

    宋辉操控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资料图片)

    一袭黑衣黑裤,一副金丝眼镜,笑容温暖灿烂……这是记者对宋辉的第一印象。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拥有多项光环:被评为“广安市种粮大户”“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先锋代表”、2023年四川省第三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还被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聘为特聘教师。

    宋辉当上农场主的故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2016年6月,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毕业后,宋辉毅然回到广安区悦来镇从事农业生产。“回乡种地不是为了子承父业,而是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在田野上‘播种’梦想。”宋辉说。

    同样是种地,与父辈们不一样的是,宋辉更懂得利用科技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他承包了880亩土地进行粮油轮作,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引进无纺布覆盖暗化催芽技术,为机插秧提供成苗保障。同时,他还采用机载北斗作业系统、耕种一体直播油菜机等先进设备,每亩降低成本150元,引进杂粮割台收割油菜,与传统油菜收割机械比较每亩减少损失20%。

    “使用农业机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还能节约50%以上的成本和人力。”宋辉介绍,“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更好地实现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2020年4月,宋辉创立了广安戴星家庭农场,承包的土地增加到1300亩。他着力推广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作业,配备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装备,农忙时,他带领一名管理员和一名农机操作手,就能轻松完成耕种防收全部工作。在实现农场自有土地耕种机械化的同时,他还向周边提供耕种防收全过程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

    截至2023年,宋辉的农场水稻亩产达到650公斤、油菜亩产达到180公斤,年收入达300余万元,带动310余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

    在乡亲们眼中,宋辉是成功人士,但他并不满足于此。“我希望更多年轻人回到农村,建功家乡。”为激励年轻人回到农村,他不仅向有意愿从事农机操作的年轻人提供技术性岗位,还愿意出资助其成为农场主。在他的带动下,6名90后青年返乡创业,种植水稻、油菜2600余亩。

    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业强。在广安,像宋辉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快速成长,在“稻花香”里展现青年风采,成为推进广安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力量。

    何文:新型种养富乡村

    眼下正是晚熟柑橘管护的关键期。近日,在位于武胜县胜利镇白鹤碑村的武胜战友家庭农场晚熟柑橘基地里,业主何文正在向村民讲解、示范疏果、修枝要点。在他眼里,每一棵果树都是乡村振兴的希望。

    何文查看柑橘树生长情况。

    今年42岁的何文出生于武胜县胜利镇双埝村,1999年参军入伍,2007年退役后先后在北京、江苏等地从事销售管理等工作。繁华的城市虽然迷人,但何文更惦记家乡。在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后,2017年,他选择回乡创业。

    在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下,何文瞄准了武胜晚熟柑橘产业,当年,他承包流转土地174.59亩,建立了武胜战友家庭农场。

    果树种好之后,面对晚熟柑橘3年成长期的收入空白,何文决定养殖小龙虾。他建起小龙虾养殖基地,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万余元。

    随着时间推移,何文的柑橘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从100多亩发展到800多亩,销售额达到40余万元。

    在晚熟柑橘种植的基础上,何文又创新发展了林下经济、种养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打破了村里没有特色产业的困局,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

    “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富裕起来的何文毫无保留地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经验和技术,帮助双埝村、吊井龙村50余户脱贫户成功就业,走上富裕道路。

    虽然退伍做了“新农人”,但何文骨子里还有着军人的血性。2019年,他联合县内在农村自主创业的退役军人,组建武胜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产业联盟,组织退役军人抱团创业、打造退役军人农产品品牌。

    在何文的带领下,武胜县26个退役军人农业企业加入产业联盟,流转土地1万余亩,吸纳800余名人员就业,发放土地流转金4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30余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

    “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子变美了,村民变富了,这都要感谢何文啊!”乡亲们的称赞,是何文返乡做“新农人”的最大动力。

    乡村振兴大事记

    ●2021年6月,广安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1年12月,四川欧阳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是广安市成功创建的首个国家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2021年7月,广安区纳入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

    ●2022年5月,广安市印发《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确定了4个方面12项重点任务,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2年11月,四川省委宣传部发布《关于2022年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镇拟命名名单的公示》,广安市6个村镇入选2022年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

    ●2023年3月,岳池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纳入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2023年4月,广安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一名,获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励资金600万元。

    ●2023年8月,华蓥市禄市镇月亮坡村被评为“2022四川现代农业亿元村”。

    ●2023年8月,省委农办印发《关于〈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调研成果获奖名单的通报》,广安市获市(州)组一等奖。

    ●2023年9月,广安区悦来镇中和村发展集体经济经验做法获评全省第二批典型案例。

    ●2023年12月,广安市以总成绩第二名获评“优秀”等次,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邻水县被评为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市、区),广安区大安镇被评为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023年12月,武胜县开展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试点获评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改革典型案例。

    ●2024年4月,4个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晋升)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武胜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晋升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广安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晋升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前锋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华蓥市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2024年4月26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对54个开展中期绩效评估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名单发布通报,宣布四川省岳池县等49个产业园通过评估,其中岳池县评估得分排名全国第一。

    数说成效

    ●广安市常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40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183万吨以上,粮食单产长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川东北地区第一。

    ●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14.3万亩、改造提升9.2万亩,在全省率先开工、率先完成建设任务,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用。

    ●2023年,广安市养蚕64085张,生产蚕茧2667吨,蚕桑综合产值达2.69亿元。

    ●全市建设产村相融示范区650平方公里,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10万亩,创建农产品品牌2000余个。

    ●2019—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9个、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示范村54个。

    ●2023年,规划的10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累计建成55万亩,巩固提升的80万亩优势特色产业累计完成43万亩;规划的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已建成88个。

    ●2022年—2023年,开展三类试点示范工作,规划建设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片10个、试点示范乡镇10个、试点示范村150个,目前,已建成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片6个、试点示范乡镇6个、试点示范村77个。

    张天文 谭晓宇 全媒体记者 卢琴 文/图

    来源:魅力广安

     

    上一篇

    港股低开后回升 消费股走强

    下一篇

    南充: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 绘制向“新”求“质”新蓝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