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板上发电 板下放牛——阿坝金川高山草场“长出”阳光经济

    川观新闻 2024-06-21 17:16

    川观新闻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刘文佳

    6月20日,海拔4200多米的高山远牧点,一群群牦牛悠闲地吃着嫩绿的青草,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五六米之外,就是一排排蓝色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几十个工人穿梭其中忙着巡检。

    当天,位于阿坝州金川县的嘎斯都光伏项目一期装机20万千瓦正式投产。投运后,每年可提供约3.6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减少使用约11.7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2.12万吨。

    板上发电,板下放牛。徐中成 摄

    嘎斯都光伏项目位于金川县俄热乡嘎斯都村,是阿坝州“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光伏项目。项目总占地4535.16亩,总投资31.1亿元,设计总装机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装机20万千瓦,二期装机30万千瓦。当天上午11时42分,嘎斯都光伏项目一期正式并网投产。

    航拍嘎斯都光伏项目一期现场。刘文佳 摄

    嘎斯都村是一个纯牧业村寨,牧民们主要靠养牦牛、挖药材和外出务工为生,全村共有草场4.32万亩,养有牦牛近6000头。“草场就是我们的饭碗,草场被占了,我们怎么放牛?”55岁的村会计嘎布回忆说,刚开始,规划要租赁4500多亩草场建光伏,大家并不理解。

    为打消顾虑,项目方探索起“牧光互补”模式,即建设的光伏板不低于地面1.8米,最高处是2.2米,能实现在光伏板上发电,板下放牦牛,做到“一草两用,发展共赢”。同时,项目方还提前一年在基地建了一块分布式光伏发电“试验地”进行验证。

    来到这块“试验地”,记者发现,光伏板每行间隔约3米,用支架高高架起,下面一个成年人可轻松站立。站在光伏板下,脚边的青草依然能见光、透气,翠绿的青草长势良好,其“个头”比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草高出两三厘米,也更茂密。“金川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但因为有光伏板的遮挡庇护,使得板下的土壤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减少了水份蒸发,且能减少烈日大风的侵袭,草自然也就长得好些。”四川华电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阴友权揭开谜底。

    嘎斯都光伏项目一期现场。四川华电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供图

    实验证明,项目方采取的“牧光互补“模式既不影响牧草生长,也不会影响发电效率,能实现地方政府和光伏企业、牧民的多重受益。项目一期得到了牧民们的大力支持,并于去年7月进场施工。“目前,村民们在项目上参与务工运输,增加经济收入400余万元。”俄热乡党委书记刘勇说。

    “项目建成投运后,还将助力四川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满足全省17万余户家庭的年用电需求。”阴友权透露,嘎斯都二期30万千瓦光伏项目,将在今年底开工,争取明年建成,“接下来,还将与地方共同实施‘光伏+N’项目,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清洁能源开发,是金川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近年,金川立足独特的气候和水资源优势,抢抓省委支持“三州一市”共建全国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的政策,积极推动水风光互补,加快推进金川、双江口、绰斯甲、安宁等电站建设,重点推进嘎斯都光伏项目,规划新建勒乌、新沙和万林风电场,站稳阿坝州新能源开发“排头兵”。

    “我们始终将清洁能源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型支柱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工作举措,加快构建富有金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金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史志刚说,到2025年,全县水电装机达75.32万千瓦,光伏装机达93.1万千瓦,实现年产值15.3亿元;到2035年,基本建成清洁能源绿色开发示范基地。

     

    上一篇

    赢合科技: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斯科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电子烟业务

    下一篇

    仲景食品:目前由于野生蓝莓资源减少,原材料价格上涨,蓝莓果酱不是公司重点发展品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