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联合主办的“当IP遇见AI 打开光影新视野”为主题的海上论坛,领衔亮相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是财经界的头部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与电影界的头部企业上海电影,一年一度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发声。
◎本次论坛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影视产业,推动IP的创新与跨界融合。一手抓内容,一手抓技术,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闻达对此深有感触。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编辑 杨夏
七年一起走过,时间就是最好的答案。
6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联合主办的以“当IP遇见AI 打开光影新视野”为主题的海上论坛,领衔亮相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是财经界的头部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与电影界的头部企业上海电影,一年一度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发声。
本次论坛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影视产业,推动IP的创新与跨界融合。一手抓内容,一手抓技术,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闻达对此深有感触。
“我记得2022年上影集团王健儿董事长做过这样的分享:电影一定要打破单一票房收益。在过去的几年,我们看到上影推出《中国奇谭》《繁花》以及AI电影马拉松大赛。每日经济新闻(简称‘每经’)作为上海电影的深度合作伙伴,感到兴奋和骄傲。”闻达在海上论坛的开场致辞中表示,每经也始终坚持将新闻内容作为生命线,并在媒体行业中率先展开技术转型,在转型的路上一路前行。
“今年是每日经济新闻创刊20周年,我们将用AI打造一批‘超级个体’,在每经的20周年庆典日上,至少推出20个这样的IP。”闻达说。
从《中国奇谭》到《繁花》再到AI电影马拉松大赛,上海电影一年一个“大IP”,作为财经媒体人的闻达表示自己一路见证,为老朋友感到兴奋和骄傲。
每日经济新闻与上海电影携手举办的跨界对话海上论坛,已成为电影与财经领域的“华山论剑”——高水准、高规格,每次的讨论话题都激发行业持续热议,每一个话题都关系着行业的未来与发展。
对于内容情怀和技术创新,论坛的两家主办方有着惺惺相惜的共识。
“每日经济新闻始终坚持新闻决定影响力的理念。”闻达表示,“我们在去年拿到了中国新闻奖的最高荣誉——舆论监督类报道一等奖。每日经济新闻微博用户4800万+,是财经媒体第一大V,每日经济新闻全媒体用户达到了1.2亿。每日经济新闻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一本《强影之路》白皮书,从专业的财经媒体视角记载中国电影的奋斗与成就、困难与困惑,发挥了财经媒体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未来每日经济新闻将继续走“专业化”之路,在报道的权威性、分析深度和力度以及挖掘新闻背后的经济意义上不断耕耘。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也在坚定开展技术转型。“媒体人要直面人工智能、内容视频化和大模型的冲击,化危为机,机会只会给拥抱危机的人。”闻达指出,2020年,每经开启技术转型元年,启动“每经AI战略项目”;2021年是每经的视频转型元年,7×24小时的全球首个AI电视上线;2022年每经推出雨燕智宣AI短视频自动生成平台;2023年全面构建每经智能媒资库。
“2024年,每经提出‘一个人一个电视台’。”闻达表示,这并非媒体在造概念,随着每经AI电视3.0在今年5月的正式上线发布,一个人、一台电脑、一键成稿、十秒成片,这种传统电视台难以企及的速度与效率已成为现实。
当媒资数据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在AI技术的辅助下,传媒行业的深度转型变革将催生出新质生产力。这正是每经AI电视3.0最好的实践印证,也是媒体行业的革命性进步。
而新质生产力组合拳,是造就每经AI电视3.0“一人即电视台”的核心。
“今年是每经创刊20周年,我们将借助AI打造一批‘超级个体’。”闻达称,“我们会在财经内容的小切口上进行细分,推出至少20个垂类IP。此外,我们还将推出一套解决方案,打破媒体在APP、网站、微信、微博等不同平台上的‘孤岛效应’,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
“同时,这些平台的互联也将与我们的‘超级个体’联系在一起,其载体就是每经即将在今年12月推出的AI电视4.0版本。”闻达进一步表示,“我们还将与上影一起探索,期待剧本大模型生成第一部财经类影视作品。”
在6月14日的海上论坛,每日经济新闻还与上海电影携手,正式启动了备受瞩目的《大模型电影应用场景测评报告》项目征集。这一报告后续的发布,将成为影视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为行业找到“AI奥斯卡”的种子。《大模型电影应用场景测评报告》不仅是对国产大模型在影视领域应用成果的全面审视,更是对行业发展潜力的深刻洞察。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