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广西发改委答每经问:今年前4个月,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12 13:30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白松涛介绍,今年1—4月,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马子卿    

    6月1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许永锞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白松涛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永超围绕“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广西: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发布会上,蓝天立介绍了广西高质量发展的情况。蓝天立指出,广西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3万亿增长到2023年的2.72万亿。始终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形成冶金、汽车等10个千亿级的工业产业和食糖、水果等6个千亿级的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一万家,把高质量发展的家底持续夯实。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蓝天立表示,“我们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连续20年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东盟连续24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此外,广西在全国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蓝天立介绍,“我们全力筑牢祖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高,并稳居全国前列。红树林面积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绿色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此外,广西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每年八成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壮乡人民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蓝天立表示,“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一区”是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蓝天立表示,广西要继续努力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两地”之一,就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发挥“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在投资、贸易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便利化水平。

    “两地”之二,就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全面融入大湾区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

    “一园”,就是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

    “一通道”,就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加快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建设连接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陆海新通道。

    广西:今年前4个月,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

    发布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广西近年来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最大的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工业项目。请问项目目前进展如何?广西如何发挥优势,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白松涛对记者表示,“该项目是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既是广西近年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最大的工业项目,也是上海华谊集团近10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截至今年5月底,项目一期、二期已完成投资超350亿元,三期工程也累计完成投资超20亿元。”据悉,这个项目,坐落于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钦州片区。

    目前,广西有东兴、凭祥、钦州、北海等地相关园区纳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范畴。白松涛介绍,“我们着力发挥区位、市场、政策等优势,打造产业竞争合作综合性平台,吸引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首先,加强重大战略对接。白松涛表示,“我们主动走出去,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与相关省市签署合作协议,与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央企座谈会,凝聚共识,推动各方与广西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目前,江门(崇左)产业园等一批项目正加速落地,15家央企与广西相关市签署18项合作协议,总投资1300多亿元。

    其次,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白松涛称,“我们及时梳理广西与国内重点区域以及东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基础,支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力强、资源互补、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除了钦州石化产业外,广西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也与东盟国家合作密切。

    第三,着力释放政策红利。国家已经出台财税、用地、用工、金融等方面政策支持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比如,符合产业方向的新投资企业,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实行“前5年免征、后5年减半征收”优惠政策,企业不需要跨出国门投资建厂招工,也可以享受到几乎同等的劳务优惠待遇,节省投资成本。

    今年1—4月,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发展建设势头不错。白松涛表示,“我们诚邀国内外企业到广西走一走、看一看,寻找商机、投资兴业,共享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机遇。”

    广西常年在粤务工人员达600多万,合作潜力巨大

    未来,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交流交融上有什么具体举措?白松涛表示,“广西与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语言相通。广西有近一半人口讲粤语,常年在粤务工人员达600多万,合作潜力巨大。近年来,我们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一是着力当好交通物流衔接地白松涛介绍,“客流方面,广西与大湾区已形成3小时高铁交通圈,早上可以从南宁出发到广州喝早茶谈生意,下午到香港、澳门购物,晚上再回到南宁吃‘老友粉’。物流方面,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进入全国港口十强。”

    西江黄金水道运输繁忙,2023年梧州的长洲船闸年过货量累计突破1.8亿吨,成为我国天然河流过货量最大船闸。白松涛表示,我们将加快构建两广互通、通达港澳、连接东盟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着力打通开放发展的“任督二脉”。

    二是着力当好产业发展辐射地。将大湾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广西的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以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和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要载体,有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大湾区企业投资落户广西。白松涛表示,“2023年,广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三成来自大湾区。”

    三是着力当好科技创新接续地。大湾区具有显著的科技创新优势。白松涛称,“我们将依托国家赋予广西的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和集产业教育智库于一体的产教集聚示范区,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四是着力当好资源要素响应地白松涛指出,“广西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已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建材、有色金属、农副产品、电力等保供基地。珠三角70%的家电用钢产自广西。我们还是大湾区重要的‘菜园子’,目前港澳同胞的餐桌上约有40%的新鲜蔬菜来自广西。”

    五是着力当好生态环境涵养地白松涛表示,“广西是大湾区的‘水源地’和生态‘后花园’。我们持续开展西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作为大湾区‘水龙头’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已累计为大湾区补水25亿多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当地供水安全。”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电力股震荡反弹,大连热电涨超7%

    下一篇

    一颗1189元!港版安宫牛黄丸涨价,同仁堂:系因成本压力,内地暂未收到涨价通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