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退市走人?没门儿!呼吁强化集体诉讼制度——极简投研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9 19:14

    今年是股市定位从“融资”向“投融兼顾”转变的第一年,市场变化明显快于制度建设,ST股、退市股增加,部分上市公司的肆意造假行为,让这种损失早已脱离认知不够的层面。

    小二认为,在增加IPO发行造假成本的同时,也应该强化A股集体诉讼制度。

    382份造假处罚 VS 两起集体诉讼

    根据《财经》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6日,2024年以来沪深两市因年报虚增收入被罚的公司约有40家(含1家2022年退市公司)。

    小二这里还有一个数据,根据YCY会计行业观察统计,2021年初到2024年2月6日期间,证券监管部门公开了245份对财务造假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216份涉及A股公司。这216份处罚里面,涉及382份2017年到2022年五个年度的年报,而这五个年度一共有25041份年报。也就是说,25041份年报中的382份被证监部门发现财务造假并处罚,占比为1.5%。

    相比之下,只有两起涉及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案,让股民获得了赔偿,分别是康美药业和泽达易盛。

    显然,集体诉讼的力度是不够的。纵观全国有两亿投资者,散户在投资者结构中的占比超过50%。根据证监会的数据,持股50万元市值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了大约97%。

    可能也正是金额较小、投机心理、认知局限等多种因素,促成了广大中小投资者面对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时默默认亏。殊不知,就是这种“弱势”心态,助长了上市公司的明目张胆。

    其实,早在2020年,新《证券法》创设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就开启了A股证券集体诉讼的先河。该制度包括两种诉讼方式:普通代表人诉讼、特别代表人诉讼。其中,特别代表人诉讼,投资者按照“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原则参加诉讼,除明确向法院表示不参加该诉讼的,都默认成为案件原告,分享诉讼“成果”。

    新“国九条”里,也提出“加大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适用力度”,这意味着今后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最后,小二建议,因上市公司造假被坑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对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让这帮造了假还想跑的上市公司付出代价。

    情绪底部已到来

    说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我们再来说说另外一件让大家糟心的事——量化交易。

    6月7日,沪深北交易所均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即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其中明确了高频交易的认定标准,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个账户单日申报、撤单的最高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情形的,被认定为高频交易。规定对高频交易从严监管,并提出了额外报告、提高交易费用等差异化管理要求,具体差异化收费标准将另行规定。

    在小二看来,量化交易一直是“神秘”的存在,类似于老股民眼里的“庄家”,一旦行情出什么问题,都是量化的锅。但量化交易具体对市场有多大影响力,业内均没有明确定论。《实施细则》对高频交易从严监管后,有望撩开这层神秘面纱。

    说回市场,根据情绪宝数据显示,市场情绪已经见底,新的一轮行情正在酝酿中。

    (小二哥)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太猛了,这只“巨无霸”股价多次创历史新高!高手看好这个赛道!

    下一篇

    伊朗公布第14届总统选举最终候选人名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