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是什么?它是二十四节气,是北京冬奥会上充满诗意与趣味的倒计时;是四川羌族群众的传统“羌年”,在悠扬悦耳的传统史诗中尽情欢乐;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
非遗是什么?它是中华各族儿女血脉中的民族史诗,传承于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赫哲族伊玛堪之中;它是中国人对于海洋的无限向往,流传于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里、送王船的仪式中;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觉醒记忆,埋藏在书法、篆刻、茶艺、珠算、活字印刷术之中。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此前,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公示,四川省共有40余人入选。
“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在社区”……非遗正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人人谈非遗,人人参与非遗。非遗不再是旅游时,那招揽顾客的金字招牌,人们愈加懂得“非遗”两个字背后的智慧、文化、历史、创造力与生命力。
“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同学们参与罗氏剪纸 图据“四川非遗”微信公众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古老、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无形的文化遗产,以其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作为拥有8000多处非遗资源点的“非遗大省”四川,为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发展,持续地提供着“活力”。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2年、2018年,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22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3057人。
8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53项入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认定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5人、省级1062人,四川的非遗家底颇丰。
而本批次公布的非遗传承人共计958位,四川以40余人与山西、江苏一起位居前列。川菜烹饪技艺、龙舞(安仁板凳龙)、古蔺花灯、苗族蜡染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等项目,四川也有了首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川菜只有制作技艺却无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样的尴尬再不是众多“吃货”们的遗憾,四川已正式迎来了川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川菜好吃,被清代大才子、“川菜之父”李调元明明白白地记录在了书里。《醒园录》里121道菜式的详细做法,烹调、酿造、糕点小吃以及饮料等,应有尽有。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川菜多变的味型、爽利的口感收服了众人的心和胃。川菜大师们轮番在《舌尖上的中国》《家乡至味》等纪录片、综艺节目上露脸,圈粉无数。
川菜夫妻肺片 图据“四川非遗”微信公众号
川菜的制作技艺却一直到2021年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晚于孔府菜烹饪技艺、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辽菜传统烹饪技艺,让川菜粉丝“意难平”。
随着本批次非遗传承人的公布,卢朝华、徐孝洪的入选,让川菜也有了拿得出手的“国家队队员”。
除了广为人知的川剧、皮影、蜀绣、漆艺等项目,还有羌族瓦尔俄足节、彝族民间文学毕阿史拉则传说、理县传统舞蹈博巴森根等具有浓郁民族、乡土气息的非遗项目,更多的“冷门绝技”走入了人们的眼帘。
“绝技”如羌族瓦尔俄足节,是古羌族文化的“活化石”。载歌载舞的瓦尔俄足节日庆典背后,是浓重的原始母系崇拜色彩。歌舞女神莎朗姐,随时随地都在刷脸的舅舅,让瓦尔俄足“妇女节”的名头实至名归。瓦尔俄足传承人也说,自己的本事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奶奶的奶奶的奶奶,一代一代传授给我们的”。
“绝技”如毕阿史拉则传说,暗藏着先辈们的亘古智慧。“呼气则成风,眨眼则下雨,举手则雷鸣,投足则地震”,在传说中,毕阿史拉则多才多艺,为民除害;在背后,更是凝聚着彝族人民对于哲学、史学、文学、医学、天文学、民俗学的长久思考。
北川羌年(歌舞)图据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绝技”如叙事性锅庄博巴森根,书写了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舞者扭着搭肩行走,遇河架人桥,同心协力奔赴战场,在舞者队形的穿梭变换和领歌者如泣如诉的演唱中,讲述了一个藏族兄弟姐妹们与英军抗争、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
近年来,四川非遗也一次次地惊艳世界,让全球观众疯狂“打call”。
“00后”中国小伙蒋阔,最近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高中表演,让全场观众瞬间惊成表情包,也让川剧变脸再次火上了热搜;成都崇州道明竹编梅花镜,亮相在巴黎举行的“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艺术大展;2024年韩国首尔世界城市文化节上,四川省平昌县的传统舞蹈“翻山铰子”惊艳全场。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上,来自四川的“成都老茶馆相关档案”和“德格印经院院藏雕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一殊荣再次证明了四川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使其成为真正的“世界记忆”。
每两年一届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2009年便永久落户四川,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匠心手艺人向往的节日。
尽管已经有多个项目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四川非遗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2023年4月,第六批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及扩展项目名录正式公布后,代表性项目数量达到1132项,位居全国前列,并实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县(市、区)全覆盖。新列入的项目多达207项,相较于第五批省级非遗入选项目,多了许多。
入选的数量多,并不意味着评选标准宽松,四川省级非遗评选也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历史悠久,最少要有三代传承,必须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内容相近的非遗项目,需要衡量地域或民族特色;要参考非遗项目的综合价值,不限于历史、文学、艺术,甚至是科学价值等。
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四川非遗定不负热爱。
还有一群年轻人,他们不仅仅是在“口头”热爱非遗,也是第一线的参与者。
在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中,李子柒着力寻找“百味之首”盐的来历;小万姑娘在夹江年画中找到了春节的记忆,从泸州油纸伞中看到了中国人顶天立地的风骨;新一代“女侠”凌云,不仅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更肩负起宣传峨眉武术的重任。彭南科、山白……越来越多的博主在搜索栏与“非遗”关联,“非遗全宇宙”正在形成。
一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子女,也从社会各界回到非遗领域,成为“非二代”。
以马龙银丝画强势出圈的王晓璐,从小被母亲道安耳濡目染;在直播间与网友们聊得痛快的张丹,妈妈是做了一辈子成都漆器的宋西平;被时任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介绍给世界的杨华珍,虎母无犬子,其儿子冯旸,更是建立了上万种纹样数据库,保存刺绣之魂。于他们而言,非遗是技艺,更是值得与之相伴一生的记忆。
非遗如何走入寻常百姓家,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让部分非遗从“保护圈”里走出来,“以居为用,世代传承”,是四川非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孟德芝《荷花猫鱼》(蜀绣) 图据“四川非遗”微信公众号
蜀锦、蜀绣、羌绣、泸州分水油纸伞等,既可以与国际大牌联名,也可以尝试插上“国潮”的翅膀走自己的“花路”;还可以强强联合,将银花丝、漆器、竹编与大熊猫、三星堆、金沙等IP结合,创新文创产品;更可以推动川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让“非遗美食”走向世界。
非遗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更是未来的。它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值得被世界知晓,值得被未来看到。
本期话题
你对哪些非遗技艺印象深刻?对于传承创新非遗文化,你有什么好主意?评论区聊一聊~
撰文/ 闫雯雯 刘可欣 车家竹 马晓玉 编辑/尚富霞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