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音乐家王微致的追光之路:小提琴是我身体的延伸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5 12:46

    《文创微光》栏目第一期,与我们一起走进国家一级演奏员、小提琴演奏双博士王微致的音乐世界,聆听他的音乐旅程。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开栏语

    城市因人而兴盛,人因城市而生动。

    翻开城市的这本书,每一个绚烂章节都离不开个体的故事拼图,在创意与新意焕发活力的文创篇章里,每一个故事都值得以独特的方式讲述和记录。

    以文创见,与光同行,回过头看,那些经历过的坎坷与挫折,都将化为点点微光,汇聚成光照亮前行的路。

    聚焦于个体,因为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记录,《文创微光》栏目第一期,与我们一起走进国家一级演奏员、小提琴演奏双博士王微致的音乐世界,聆听他的音乐旅程。

    从德国回到家乡成都后,王微致在音乐产业高度发达的成都音乐坊片区,创办了“斯奈德小提琴音乐中心”——一家专注小提琴教育与培训的音乐机构,并致力于“从成都出发,将音乐传递给世界”。他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机构和“小苗苗”(学生们)能够一起成长。而剩下的,只用交给时间去沉淀与积累。

    在正式进入一对一的小提琴课程前,王微致先和学生讲了一段自己出海潜水的故事,轻松的气氛并不像是音乐课堂,更像是久不见面的朋友分享着最近的新鲜见闻。

    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为这间透露着严谨与板正的房间,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王微致的课堂氛围看似轻松,但只要他的小提琴声响起,你的神经便能感受到弓与弦的张力之间,一种对于音乐本质的把握与追求

    对于这位从小受到音乐熏陶,1岁多便吵着要学琴的小提琴家而言,小提琴仿佛已经成为“身体的延伸”。通过它诠释的,是音乐上的不同角色以及可能性;而背后展现的,则是他思考与表达音乐,乃至认知世界的方式。

    以下为王微致的自述,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整理:

    从正式学琴到赴欧留学

    小时候,我就经常听见父亲在练琴。一岁多的时候,我就吵着要练琴。但是父亲认为我还小,所以一直到6岁多才让我正式开始学琴。

    因为家庭的缘故,我从小就听了大量的古典音乐,有了足够的铺垫,所以正式开始学琴之后进度很快。

    学琴差不多半年,我就表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他人的天赋,展现出我在音乐道路上的潜力。因此,小学一年级上了一半,我就休学了。之后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文化课,都是一对一的老师在家给我上的,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来练琴。

    练琴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产生瓶颈的同时也意味着有突破,然后再遇到下一个瓶颈,之后再突破。那段时间,我每天练习8-10个小时左右,但身体和精神很快适应了这种节奏,并不觉得练琴很枯燥,反而感觉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

    王微致在A4国际驻留艺术中心活动现场演奏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不论是我的父亲,还是我的老师们,大家都十分明确: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小提琴需要出国学习,去接近它的发源地,接受文化的熏陶。

    既然是音乐这种艺术,一定需要文化方面的沉淀,需要去感受当地人文——哪怕是美食,带给你的所有影响。

    在正式去留学以前,我也因为大师班、巡演等机会去到过国外,包括欧洲、北美洲等地,算是提前做了一次预热。当时也得到过茱莉亚学院等音乐院校的邀请,最后在导师的建议下,我还是去了古典音乐的发源地——欧洲。

    对于20世纪初到国外的我来说,来自文化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到德国之后,每间房子里面的摆设、气味都带来不同感官上冲击,感觉完全是另一个世界。此外,音乐学院里面的学术氛围,以及其他大师、相似年龄的同学,他们的演奏给当时的我也带来相当大的震撼。

    不是指技术方面的东西,而是音乐文化方面的沉淀,特别是他们对于音乐精确文化理解。

    比如,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到巴洛克时期,再从古典主义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以及此后细分的流派等,每一个时代的规则到底是什么?一个重音该加在哪里?巴洛克时期应该怎样去做?古典主义时期又应该怎样去做?当时这些问题在国内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有些甚至到现在都不能说得很清晰。

    在音乐文化浓厚的大环境下,我相对来说也清晰了很多:前面的路要怎么走也很明确,需要做的就是朝着我的目标狂奔,形成自己的审美,再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在留学之前很多时候我是不太清晰的,特别是在音乐表达方面,就算强迫自己去练琴,但可能都花在了技巧上面。

    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小提琴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是我身体的延伸,我可以去诠释不同的音乐角色的可能性。我现在练琴也有很强的“目的性”了,不一定非要每天练,而是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或者因为音乐会需要准备一套曲目等情况下才会系统地练习。

    从德国回到家乡成都

    德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有句话说:“你想吃好吃的东西,但凡往任何方向走出德国,你就能吃到

    德国其实是一个很无聊的国家,十分适合做学术,这里没有太多灯红酒绿,最大的娱乐可能就是一起去酒吧里面点一杯啤酒,然后聊一晚上。

    不过这里的“无聊”也能够让我沉淀下来,并且从音乐和文化方面得到足够的支持。从这一点来说,在德国的十多年是非常幸运的。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如果我留在当地的话,也几乎能够预见20年后乃至30年之后,我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包括每周的周几在上课、今后演出是什么样子,有种一眼望穿的感觉。

    回来的原因也很简单,作为成都人来说,我会有一种特别的自豪感。加上成都提出打造的“三城三都”中,就有国际音乐之都,与我的专业对口,而且回来之后还有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

    回国后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北京、上海等城市,但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因为回来的初衷就是想回到家乡,而不是说回到其他地方去发展,那样和待在德国区别也不太大了。

    我也没有选择去学校当教授,而是选择创业的道路,这和我个人崇尚自由生活状态的性格有关,我更愿意自己做事情。当然,更多的自由度也伴随着风险,需要去承担这种选择的后果。但我愿意看到有机会去实现我想要实现的东西——把音乐市场观众的土壤培育起来,让它能够给音乐家提供足够的养分。

    实不只成都,包括我在社交媒体或者视频平台上发的作品,很多时候都在尝试做融合,比如用小提琴去演奏现代的流行歌曲,动漫主题曲等,无非也是想让大众更容易地去接受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比较乏味的,阳春白雪般的古典音乐。

    在创办斯奈德小提琴音乐中心的时候,我的想法特别纯粹,首先是只培育小提琴专业的学生,毕竟这是我最了解的乐器;其次我能拥有很高的自由度,能够尝试复制一个跟德国没有区别的,在音乐文化沉淀方面没有短板的引导方式,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可以从技术和文化两方面双管齐下。

    现在市面上的培训,或者说参加培训的人,有不少是冲着去考级,或者是用音乐作为学业“加分项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逻辑可能是相反的,冲着“音乐”这扇门去的。至于在往这扇门走的旅途中,有没有可能停车下来,去摘一朵考级的花,或者去摘一朵其他荣誉的花?我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

    给孩子们时间去沉淀、去绽放

    在武侯区落地音乐中心后,我自己最大的感受是方便。比如我们机构,基本上有任何诉求,都能第一时间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因此可以心无旁骛地去做我们擅长的事情。但在以前,不管是资源方面的调配,还是对外媒体的交流,很多时候完全是靠自己,来自于官方的支持很少。而现在大家可以群策群力去实现目标。

    音乐产业优势企业授牌活动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奈德作为我们的机构名,来自我之前读博士时的一位导师。在机构正式成立之前,他给了我许多意见。为了感谢他,我便冒昧地提出用他的姓氏作为机构名并获得他的同意。严格来说,他应该算我们机构的精神导师。

    前不久(注:采访的日期为5月17日),我才和斯奈德先生联系过,他即将在中国举行大师班巡演。届时,他也会来机构现场视察工作,我也希望让他亲自来看看,我们曾经一起聊的这家机构,现在到底是怎样。我在忐忑的同时又很自豪地期待他能够来到现场。

    有趣的是,机构所在的楼层之前是一个菜市场,而音乐厅所在的地方曾是面条厂,有足够的高度,在之前透光的玻璃顶基础上,我们特意在改造的时候留了一个孔,让光可以照下来,音乐厅的名字因此叫“光之巨石阵”。

    “光之巨石阵”音乐厅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要有音乐厅?可能任何一个音乐家骨子里面都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音乐厅,这意味着练琴的自由和开音乐会的自由。

    今年3月,我在德国的导师之一——安特耶· 魏特哈斯(Antje Weithaas)来成都演出,三个半小时的音乐会结束之后,我带她参观了我的音乐厅,她告诉我:“你怎么可以用这么好的一个地方,我实在太嫉妒了。”

    作为一个音乐家,有一个按自己梦想量身定制的音乐厅,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公司成立的时间并不长,虽然中途碰到了疫情,但一路走来算很幸运了。我们埋头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剩下的一切交给了所有支持我们的人,才能水到渠成地走到了今天。

    至于学琴这件事,往往要好几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所以我们给孩子们时间,让他们去沉淀、去绽放。现在,他们可能只是一个个小苗苗,刚刚破土不久,长势还不错。但我们有信心能够让他们长得很好,需要的就是沉淀和时间的积累。

    而我作为曾经的学生,现在的老师,看着这些小朋友从一开始到这里来,有的慢慢地开始举行独奏会,甚至走到更高大的舞台去演奏,去感受这个过程,让我很有成就感。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公司快评|ST亿利39亿元存款收回困难 是管理失职还是背后有猫腻?

    下一篇

    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生态圈” 四川天府新区发布首批亲商暖企四张服务清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