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科学院发布《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 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9 20:18

    ◎《研究报告》揭示了消费端碳排放的现状,且对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全球碳核算体系提出了重要建议,从而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审视和理解碳排放的全球格局。

    每经记者 夏冰    每经编辑 董兴生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正式对外发布了《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下称《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揭示了消费端碳排放的现状,且对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全球碳核算体系提出了重要建议,从而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审视和理解碳排放的全球格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研究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编撰。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供图

    全球视角下的消费端碳排放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碳排放已不再局限于生产过程,消费端的碳排放同样不容忽视。

    《研究报告》通过深入分析1990年至2019年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发达国家的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而发展中国家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这一发现强调了从消费端视角进行碳核算的必要性。

    《研究报告》集中呈现了有关专家团队基于消费端视角的全球碳排放研究最新结果,分析了1990年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的演变特征,评估了典型产品的贸易碳转移效应。

    着眼于消费行为所引发的碳排放,专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更科学地分配全球减碳责任,同时进一步优化方法学和数据质量,深化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更好地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消费端的碳核算着眼于消费行为所引发的碳排放,能够全面核算不同地域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刻画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评估不同消费主体所引发的碳排放动态,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更好地践行公平正义。”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在发布会上指出。

    《研究报告》介绍,1990年至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地区生产端碳排放始终大于消费端碳排放,差值从1990年的14.7亿吨逐渐扩大到2019年的41.7亿吨。

    《研究报告》显示,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强度降低了83.3%,为全球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2021年,中国因钢铁原材料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1.0亿吨,因光伏产品贸易为其他国家承担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2.5亿吨。

    呼吁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球碳核算体系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减碳责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研究报告》建议,应进一步加强消费端碳核算方法学研究,扩展研究产品的覆盖度,并构建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全口径碳核算技术体系。这一体系将有助于获得更深入、精确和全面的核算结果,为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魏伟在发布会上指出,主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消费端与生产端碳排放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要求我们在核算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提升”。

    他强调:“我们必须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以更科学地分配全球减碳责任。”

    《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减碳目标的共同实现,最终要靠各国携手共进。切实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减碳责任,加强南北合作,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共同应对人类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行动的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核算方法,深化科学研究,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角色和贡献不容忽视,其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努力,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的活力。”魏伟说。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旺能环境:可转债转股价格调整为14.67元/股

    下一篇

    三态股份:5月28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