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毕陆名
英伟达(NVDA,股价:1064.690美元,总市值2.62万亿美元)突然遭华尔街巨头“空袭”。
自人工智能(AI)热潮开始以来,英伟达的股价、业绩一路狂飙,截至最∶新收盘,其股价已突破1000美元,最新报1064.69美元,刷新历史新高,年内累计涨幅已达115%,最新总市值升至2.6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万亿元),年内总市值累计上涨1.4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万亿元)。
据证券时报28日报道,华尔街分析师突然发出警告称,英伟达股价的涨势暗藏巨大风险,未来或将暴跌20%。
投资银行DA Davidson分析师Gil Luria表示,英伟达最新的业绩报告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第一财季的营收创下260亿美元的最高纪录,这主要是因为英伟达的顶级客户增加了对其GPU产品的支出。但Gil Luria预测,这一趋势将会动摇,在未来18个月内,英伟达的股价将出现两位数的暴跌。
他估计,到2026年,英伟达的股价可能跌至9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其股价将较当前水平下跌15%左右,而在更悲观的情境下,跌幅可能高达20%。Gil Luria承认,英伟达的短期前景非常好,但长期前景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还要糟糕。英伟达最大的客户包括Meta、Alphabet、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它们已经在研发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或投资于其他合作伙伴。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对英伟达的依赖可能会减弱。
Gil Luria表示,一旦英伟达的主要客户——包括亚马逊、Alphabet、Meta和特斯拉,开始撤资,他将对该股给出“卖出”评级。与此同时,传奇投资人、量化投资机构Research Affiliates的董事长罗伯•阿诺特(Rob Arnott)也曾警告称,英伟达的股票看起来更像个泡沫,公司的市销率(Price-to-sales,PS)是天文数字,之所以是天文数字,是因为他们的利润率绝对是巨大的。
Rob Arnott指出,英伟达在市场上的成功是基于它将在未来继续主导半导体行业的想法。
此前,就在英伟达即将公布业绩之际,外围传来重磅消息。对冲基金巨头、杜肯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认为,人工智能(AI)已经过度泡沫,因此今年第一季度大幅减持了72%的英伟达股票。根据杜肯大学的13-F文件,德鲁肯米勒的对冲基金近30年平均年回报率为30%。
随着营收和利润的飙升,自2023年初以来,英伟达的股价已经上涨超500%。它现在是世界上第三大最有价值的公司,仅次于微软和苹果,这意味着该股再次翻倍将会存在较大的难度。
5月22日周三美股盘后,芯片巨头英伟达发布了截至今年4月底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业绩(英伟达财年与自然年不同步)。总营收和数据中心收入均创新高,营收260.4亿美元,同比上涨262%;净利润148.8亿美元,同比飙升628%;当季毛利润率78.9%,显著高于预期。
这也是英伟达连续第三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速超过200%。此前2024财年Q3营收18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2024财年Q4营收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
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本季度以222.6亿美元营收再破历史记录,环比增长23%,同比大涨427%。在财报中,黄仁勋自信地称“已为下一波增长做好准备”,二季度最强芯片Blackwell将发货,今年会带来大量收入。英伟达还宣布从6月10日开始进行10比1的拆股,以便用更低廉的价格方便投资者持有,并宣布将股息提高150%至每股0.01美元。
短期来看,英伟达股价仍有不少利好催化。其中,英伟达宣布的“1拆10”拆股计划将于6月7日正式生效。分析人士指出,拆股应该会吸引散户投资者,尽管企业的市值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公司表示,股票拆分将使员工和投资者更容易购买股票。
英伟达上一次进行拆股是在2021年,当时每股发行了3股新股(1比4拆分)。2021年5月,英伟达宣布了计划1:4拆股的消息,彼时,英伟达股价在600美元左右,而在拆分股票生效前夕,英伟达股价最高涨至835美元。
分析师认为,投资者倾向于对拆分股票做出积极反应,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现象,而不是根植于任何基本面。对于投资者而言,拆分可以吸引更多买家,可以提高流动性,较低的价格也可以在心理上让投资者感觉便宜,尽管公司的基本价值没有改变。分析师认为,英伟达的拆股可能会在短期内推动芯片制造商的股价上涨,并提振已经热情高涨的投资者情绪。
从数据看,宣布拆股的公司往往表现优于市场。根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中心2月份的一项分析,1980年以来的数据,宣布股票分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公司在最初宣布后的3、6和12个月内的表现均显着优于指数,宣布拆股的公司的股价在12个月平均上涨25.4%,而标普500指数同期平均上涨11.9%。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证券时报、公开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