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大熊猫”是个书店,你怎么看?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 2024-05-27 12:39

    图片

     

    你逛过“最可爱”的书店是哪家?除了纸质书以外,你对阅读、对出版还有怎样的想象?
    在本届文博会上,有一间“含猫量”极高的熊猫书店正在四川馆“营业中”。与醒目的三星堆元素一道,拓展着观众对四川文化产业的想象空间。这个有书有“熊猫”的地方,是文博会四川馆的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展区。

    图片

    文博会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展区的熊猫书店 摄影/C视觉 任宪平
    在本届文博会开幕当晚,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榜单。上榜企业均是在出版、影视、演艺、文旅等各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文化企业,它们也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上榜企业,第13次荣膺“全国文化企业30强”,而来自四川的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则成功跻身“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这个熊猫太可爱了!”“‘东坡藏书房’的VR体验好有意思!”“我要去吃一个‘杜甫’雪糕。”作为一家以出版、发行、教育服务为主业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展区充满书香气与科技感。走进这里,观众或许可以看到“文化+”带给四川出版人的广阔想象空间:文化酒店、文化地产、影视传媒、文化金融、文化科技……多种业态正围绕着“文化”这一主干蓬勃生长。
    书中自有“大熊猫”。当我们走进这间熊猫书店,我们能够看到一幅怎样的四川文化产业图景?而在展区的背后,出版“川军”又正在奔赴一个什么样的远景?

    图片

    观展者驻足文博会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展区 摄影/C视觉 李强

    图片


    如果你爱看书,也爱看大熊猫,那去文博会四川馆就对了。
    2023年7月,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旗下新华文轩在成都镋钯街开出首家熊猫主题书店——熊猫书店。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雕塑,到约200个品种1000余册熊猫相关图书,兼具颜值与内涵的熊猫书店迅速走红,吸引不少游客,尤其是各路远道而来的“熊猫粉”前往打卡。
    如今,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也把熊猫书店“开到”深圳。在以熊猫书店为灵感进行搭建的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展区内,除了有可爱的“滚滚”,更能让参观者从这里读懂出版“川军”这些年对出版的坚守和对数字化的积极拥抱。
    数字化,正成为出版行业创新发展的新蓝海。2023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实洋同比下降了7.04%,而数字出版产业却连续三年保持6%以上的增长。电子书、移动出版等数字阅读消费业态已大大超过实体书规模,各类文化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网络文学、数字阅读正在改变内容来源方式。
    图片 成都镋钯街熊猫书店外景 图据川观新闻
    在数字化的时代,人与书的相遇早已不局限于一本本纸质印刷物,出版业正变得充满想象力。5月24日举行的数字时代出版人才发展分论坛上,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的交流分享,让我们看到数字化带给出版界的深刻变革:数字化让出版市场经历着从“笔与纸”向“数与屏”的深度调整,逐渐打破出版的传统边界、传统分工,使出版业迈向多元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与之相伴随的,出版选题、出版编辑、出版营销等出版理念也正在迎来一场深刻改变。
    在熊猫书店里,我们看到从“知信链”区块链版权服务平台,到看熊猫全媒体立体传播平台、“盐道街3号书院”出版融合品牌、出版物供应链协同平台……数字化正带来编辑制作到阅读传播的全流程深度融合,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这个行业的固有认知。
    当然,对于一间“书店”来说,精品好书永远是它的“镇店之宝”。在熊猫书店的展台上,观众可以一次性看到文轩主题好书、“走出去”优秀图书、熊猫相关图书及文创。蜀道文化出版工程首批成果图书、《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熊猫香香》《诗酒趁年华——苏轼传》《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等在内的54种川版好书相聚一堂,让观众在体验四川出版魅力的同时,能够将心仪好书直接打包带回家。

    图片


    出版“川军”的壮大,需要与时俱进的技术赋能,也需要具有强大号召力的平台搭建,让四川出版人可以与国内外的出版人在此切磋,看见出版事业的星辰大海。
    如果你一定要选某一个季节来四川,建议你选择秋天,因为有天府书展。
    从2019年开始,每年金秋,天府书展如约而至,已经连续举办五年。在这五年间,天府书展水平和规模逐年攀升,目前已是公认的国内四大书展之一。作为川人挖掘、凝聚、书写、展示各种文化成果与精神力量的集中舞台,这里以展销“赋能”、用交流“聚智”、以活动“聚势”,已成为推动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

    图片

    2023天府书展展会现场 摄影/C视觉 何海洋
    在这里,普通读者可以与海量好书不期而遇。在历届天府书展上,从作为行业翘楚的中国出版集团,到国内各大出版集团,“各显神通”,用自己近年来出版的好书问候天府大地上每一个爱读书的人。不需要抢票,也不需要预约,只要你有一颗热爱阅读、保持好奇的心,就可以一脚踏进知识的海洋,或直奔你计划已久的出版机构找到你心爱的那本书,让自己遇见未知的美好。
    在这里,出版业者与专家学者时不时也会来一场“头脑风暴”。跨越海内外,打通产学研。在这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上,围绕少儿出版、出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巴蜀文化与国际交流、AI时代出版高质量发展、古籍出版高质量发展等前沿和热点问题,大家分享各自的经验与看法,寻找共识与方向。也因此,天府书展成为一扇窗口,透过它,能看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社和全国的出版业精神文化生产能力和高度。

    图片


    “为往圣继绝学”,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崇高精神追求。而在当下,它也正成为四川出版界的“企业文化”。在一个资讯瞬息万变容易浮躁的时代,“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内功和定力,是罕见的品质。
    2023年3月,国家“十四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学术和文化工程《汉语大字典》修订启动暨高端学术咨询会在成都召开。这部8卷约2000万字的皇皇巨著,迎来为期10年的全面系统修订。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形音义收录最完备、规模最大的汉语字典,《汉语大字典》在终结新中国“大国家小字典”历史的过程中,出版“川军”贡献卓著。《汉语大字典》第一版于1976年启动编纂,由四川大学教授徐中舒担任主编,300多名专家学者历时10余年完成,编纂历程堪称一部大型“编舟记”——辞书编纂犹如打造一叶扁舟,帮助人们跨越浩瀚无垠的语言之海。20世纪80年代,在《汉语大字典》编纂处基础上成立的四川辞书出版社,是目前中国西部唯一的专业工具书出版社。

    图片

    《汉语大字典》第一版所用铜模 图据四川辞书出版社
    同样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巴蜀书社,以整理出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为主,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家古籍出版社。自成立以来,先后出版了《华阳国志校注》《敦煌变文选注》等一系列卷帙浩繁经典学术著作。近些年来,巴蜀文化、宋代文化、旧志集成、域外汉籍、出土文献、藏羌彝文化、谱牒碑刻等渐渐成为书社的优势,先后承担《辑补旧五代史》《宋代史论分类全编》《吐鲁番文献合集》等一批具有权威性、珍稀性的国家级重大出版项目,助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还有《甲骨文字典》《甲骨金文字典》《殷墟甲骨文辞类编》《殷墟甲骨文分类与系联整理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字形全谱》《汉语异体字大字典》……一部部堪称“冷门绝学”的大部头背后,四川出版人以静练内功为底色,向时间的深处探取智慧,朝着冷门绝学持续深耕。
    从这个意义上看,出版不仅仅有益于当下,出版更是在贯通古今、启示未来。

    图片


    阅读是一个不断思考与内省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分享与交流的行为。好书“走出去”,正日益为人们打开阅读辽阔天地的窗口。
    立足火热现实与悠久历史写就的中国故事、四川故事,往往具有跨越地域与语言的强大吸引力。在文博会的熊猫书店里,我们看到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版《悬崖村》、吉尔吉斯文版《中国的品格》、韩文版《不断裂的文明史》、法文版《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德文版《瞻对》、挪威文版《米小圈上学记》……伴着阵阵书香,来自天府之国的文字,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语言。
    出版“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一本本书的输出,而是通过丰富的形式,把图书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展示给世界各国人民。近年来,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旗下新华文轩版权输出数量从2015年的85项增至2022年的490项,覆盖20多个主要语种,遍及数十个主要国家和地区。2023年,新华文轩旗下9家出版社更是全部入选“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100强”。
    通过纸书版权与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书、立体书、周边商品授权等非纸书版权形态的同步输出,四川为世界贡献着自己的独特智慧。

    图片

    撰文/ 成博 张杰 编辑/刘鹃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

     

    上一篇

    “525”,别在情绪迷宫里打转

    下一篇

    10万亿级大市场迎利好,多只个股涨停!高手看好一个潜力板块!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