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青海省省长吴晓军答每经问:青海是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26 22:20

    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陈 旭    

    5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 走好青海高质量发展之路”相关情况。

    青海是“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是一个资源富省,也是战略要省。在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青海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青海资源富集,钾盐、镁盐、锂盐储量占全国80%以上,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太阳能每年总辐射量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第四大风场,被誉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

    针对青海绿色算力相关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提问:“近年来,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快速发展,在发展绿色算力产业方面,青海有哪些独特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强调,当前青海全省上下正全力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他说,据测算,在青海投资算力,投资成本(比其他地区)大概要少20%,运营成本降低30%,投资回报年限缩短2年,可以说青海是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

    算力投资回报年限可缩短2年

    吴晓军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青海推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有“天时”。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猛。人工智能的关键是算力、支撑是能源、未来是清洁能源,而青海最大的优势就是丰沛的清洁能源,电价长期保持在全国最低水平。为此,青海抢抓国家“东数西算”这个有利时机,着力把“绿电”变“绿算”、把“电缆”变“光缆”、把“瓦特”变“比特”,努力培育新发展动能,开辟发展新赛道。

    第二,有“地利”。青海气候干燥、冷凉、洁净,常年干燥度2.38,平均气温3.4摄氏度,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全年314天自然冷却,制冷用电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据测算,在青海投资算力,投资成本(比其他地区)大概要少20%,运营成本降低30%,投资回报年限缩短2年,可以说青海是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天然良港”。

    第三,有“人和”。青海打造绿色算力产业基地,得到了国家各部委、援青省市和许多头部企业的大力支持,现在一大批企业和数据汇聚在青海。

    “前段时间,青海分别在北京、深圳、南京召开了产业推介会,签约和落地了一大批项目。最近,又出台了绿色算力地方标准,也出台了一揽子支持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推动绿算和绿电协同发展,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吴晓军表示,诚挚邀请各界朋友走进青海,一起推动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

    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目前达到53.8万户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青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措施,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林虎表示,青海地处祖国西部,受自然、地理、历史、交通、信息以及人口等因素影响,民营经济发展与内地沿海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和规模上都不算大。

    “但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年来,青海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高质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王林虎强调,“十四五”以来,青海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年均增长6.7%,目前达到53.8万户。

    王林虎进一步指出,立足青海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一方面,打造形成了生态环保、盐湖化工、清洁能源、农畜产品、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另一方面,培育发展了拉面、青绣、牦牛、藏羊、枸杞、青稞等地方特色产品和品牌,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40%的经济总量和80%的城镇劳动就业,已成为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力量。

    王林虎表示,在实践中,在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同时,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民营经济发展路子:

    一是在政策保障上,出台多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壮大民营经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和办法。

    二是在优化环境上,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高效办成一件事,集中攻坚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审批事项削减了70%,办事环节压减了60%。

    三是在提升效能上,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一对一”帮扶企业1.3万家,打造了移动端“青松办”APP,以前企业需要跑几次、跑上百公里办成的事,现在拿出手机就可以即时办理。

    四是在金融服务上,建立了“青海省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平台”,定制推出具有青海特色的“拉面贷”“虫草贷”“枸杞贷”等信贷模式,自平台建立以来,已累计为1.24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147亿元,帮助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4000万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热评|史上最严减持新规落地 有望推动市场更加公平公正

    下一篇

    证券业协会发布《指引》 全面规范券商投价报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