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看度深观察丨跟着它们 探寻成都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看度新闻 2024-05-23 09:26

    成都,是全球唯一一座海拔垂直高差超5000米的特大城市。

    在巨大的高差之下,原始森林、草甸、流石滩、冰川景观在这里次第展开,构成众多生物生存与交汇的自然空间,成为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2022年1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成都荣获“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生物多样性之都正在成为成都的“新名片”。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让我们一起踏入这片广袤的土地,探寻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15.李晋南(13608096558)-云雾、自然风光、风景-西岭雪山.jpg

    西岭雪山远景

    和谐共生

    数千种野生动植物在成都落户

    匍匐吃水、用手捞水、雪地打滚……仔细听,还能听见大熊猫走路、喝水的声音。近期,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管护总站整理第一季度样线巡护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西岭雪山附近牛屎槽点位有一只野生大熊猫从2023年11月20日至2024年2月5日反复出现在该点位饮水、觅食、玩耍。视频中大熊猫动作矫健、丰腴富态,真实展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野生大熊猫的生活状态及栖息地环境。

    大熊猫在雪地打滚玩耍

    近年来,随着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改善优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越来越多。

    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目前有野生大熊猫73只;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包括珙桐、独叶草、红豆杉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脊椎动物300多种,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雪豹、羚牛、绿尾虹雉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月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崇州管护总站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护中拍到的羚牛

    再放眼整座城市,数量就更多了。全市已记录高等野生植物3139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种数10.1%;全市有兽类114种,占全国兽类种数16.5%;全市有鸟类566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9.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越来越多的野生生灵在成都“定居”,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在成都徐徐展开。

    创新赋能

    成都守护生灵不分大小级别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成都不断用创新作答。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又名“熊猫谷”)为例。2012年,以大熊猫“野化放归”为目的的熊猫谷投入使用,园区内的半野化过渡训练区是国内首个实现了全天候、多角度监控的大熊猫野化培训场地。

    野化放归被认为是增加孤立种群遗传多样性,解决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最快捷的手段。熊猫谷建立以来,不断地对区域内被破坏的生态进行修复,移栽包括高山杜鹃、珙桐、连香在内大熊猫栖息地原生特有植物,打造近大熊猫栖息地环境的生态园区。“我们在大熊猫保护方面投入的力量,将在生物多样性保育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工作人员介绍,在大熊猫的伞护下,熊猫谷记录到的植物种类已增至668种、兽类10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8种、两栖类11种,其中植物类、爬行类、两栖类相比2009年分别增长29.71%、100%、27.28%。

    18558287e05948e88cba9ef44a592706.png

    熊猫谷内的小熊猫

    在成都,守护生灵,不分大小与级别。对一些数量极小的野生植物种群,如圆叶天女花,成都除了划区保护之外,还在成都市植物园进行种源收集,开展人工繁育,而对于野生动植物集中的西部山区,则是划区保护,尽量做到“不打扰”。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成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手段亦与时俱进,例如组建数据库,实现野生动物“人脸识别”;通过红外相机,构建野生动物野外智能监测网络;运用卫星追踪器,揭示猛禽迁飞通道及其生态习性……成都,以数字化赋能生物多样性。

    众生共享

    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相交相融

    从崇山峻岭来到核心市区,抬眼望去,这里绵延的尽是高楼大厦,对于野生动植物来说,处处都是生存挑战。如何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让动植物与城市和谐共处?成都的秘诀是将自然留在城市。

    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成都市湿地总面积达到28716.32公顷。密布的湖泊库塘、发达的河流河网,为城市中的鸟儿提供了重要栖息,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记录到湿地鸟类已达122种,连续多年观测到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2023年1月7日,第七轮成都平原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成都市内记录水鸟57种23096只。

    越来越多候鸟“打卡”各地湖泊、湿地,节假日家长带领孩子到白鹭湾湿地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北湖生态公园、锦江沿岸等地观鸟,也成为常态。

    d0e4ada75f974c08a7f60c166ca12bf6.png

    白鹭湾湿地公园

    作为公园城市,成都也不断以公园城市形态之变给众多生灵提供生存空间。2023年,成都新建各级绿道845公里(累计建成7003公里);新改建“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3条;完成环城生态区大春小春累计种植农作物12.21万亩;新建成世界科幻公园等各类公园30个,提升改造望江楼公园等老公园29个……一条条绿道、一座座公园,描绘着公园城市的生态本底,也促进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相交相融。

    过去,我们常用“钢筋水泥的丛林”来形容城市,如今,“绿水青山”城市的形态早已深入人心,相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永无止境,公园城市中的生命也因此而美丽多姿。

    image.png

    来源:看度新闻

     

    上一篇

    5月2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上证指数跌0.27%,创业板指跌0.07%

    下一篇

    当你老了——大熊猫的老年生活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