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是对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传播态势的无奈总结。
应对网络谣言,只能如此被动吗?
5月初,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上线四周年前夕,四川省委网信办组织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会议宣布,四川省将开通“举报辟谣”绿色通道。
信号已然鲜明——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一张更密的网络谣言治理大网,正在织就。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网站截图
汹涌肆意的网络谣言,并不新鲜。回看谣言,不过几个“招式”。
一是生产方式上,掐头去尾、移花接木。如,冷饭热炒,一到高考时,“某某考生丢准考证”这种旧闻总是被包装,你若好心泛滥,点开链接,可能就中了诈骗者的圈套。就在前不久,成都一女士也遭遇“移花接木”的谣言,一个视频配合一宗外地刑事案截图,该女士就被说成了杀人藏尸的凶手。
二是传播策略上,以“信息差”挑动情绪,推波助澜。别小看“一点真实+歪曲解读+情绪化传播”的力量。2023年5月,有网友发文称,拍到四川雅安大兴二桥附近的大熊猫雕像穿着和服,并在网上引起“国宝大熊猫为什么要穿上和服”的讨论。然而实际上,该桥上的大熊猫雕塑一共有36个,其原型都是雅安“走出去”的大熊猫,以国礼大熊猫为原型的旅居大熊猫雕塑还有着旅居国的特色,不光有和服,还有其他国家、民族的特色服饰,每个雕塑下也都有旅居熊猫原型介绍。揪着“和服熊猫”拍照、说事,其本质就是以此带节奏、博流量。
三是技术运用上,用互联网新技术,批量生产谣言。前段时间,南充地铁1号线奠基,仪陇地铁3号线通车的假新闻短视频相继在网上流传,然而仔细看就会发现,这样的批量谣言都是同一个场景,同样的背景,同样的参会人员,只是配的文字不一样,不是地铁通车,就是机场奠基。调查发现,照片源于网民使用AI模板合成。以AI换脸为代表的技术,成了诈骗分子眼中的“富矿”,也让辟谣难度陡增。
四是动机上,流量至上,满口的“内幕”,满脑的“生意”。前段时间,上海警方处理了在浦东海滩女童走失事件中编造谣言获利4万元的团伙。跟假冒“胖猫”自杀事件女主发帖博取流量一样,“人血馒头”的诱惑,是网络谣言斩不尽杀不绝的一个原因。
前不久,一个讽刺5G青年沉迷网络、丧失判断力的短片《大魔术师》,在网络刷屏。
确实如此,移动互联时代,有很多人不再抬头看路,而是低头刷毫无营养的信息流;不再追问真相,而自己的爱好则被操盘手“看透”。网络谣言,专挑人性贪痴嗔的弱点,专门撩拨你的痛、惧和乐,“吸食”人的精力、稀释人的判断力。
因此,放任网络谣言,不仅会恶化社会环境,恐怕也会危及自身。
每个人都可能深陷舆论漩涡。有人在网络谣言中会遭遇电信诈骗,倾家荡产;还有人成为谣言的主角,无端遭遇污名。2020年,杭州一女子点份外卖就被拍照、传播、造黄谣。尽管造谣者已经受到法律惩罚,但对受害人的影响却不能迅速消除,而行走社会,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企业遭遇恶意抹黑。2023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行,有人借此炒作、歪曲事实,把经济周期问题上升为行业问题、企业问题,四川省知名企业蒙受损失;而仅因应聘失败,就有人发泄情绪造谣中国电科“清明布置加班被怼”,把网络当作泄一己之私恨、诋毁企业之地。
机关事业单位形象受损。有一些谣言,或伪造政府权威发布,或抹黑发展成果,专门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流量,甚至恶意给这些单位添乱,影响其公信力。最近中高考临近,安徽、广西等教育招生考试院就遭遇了“李鬼”冒充。
甚至,五千年文明的根和源,都可能在看似“玩梗”的娱乐中被曲解、被诋毁。三星堆作为“东方传奇”,为世界读懂中国打开了一扇瑰丽窗口。然而,在敲响古蜀之门、感悟灿烂文明之际,网上却出现了“三星堆是外星文明”“三星堆从西方而来”“三星堆不敢再挖了”“三星堆将颠覆华夏文明”等谣言,歪曲解读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历史价值,甚至借机质疑中华文明起源。
谣言发布者“制造”的是一个不客观、不真实,充满对立和焦虑情绪的社会。“小学生秦朗在巴黎丢作业”点燃的是教育焦虑,“江西一女子索要1888万元天价彩礼”引发的是彩礼焦虑,黄渤放弃资助女孩被造谣重男轻女,挑动的是两性对立……谣言起于情绪,谣言更反作用于情绪,充满对立和焦虑的负面情绪必然会对一个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众所周知,受“流量经济”刺激,网络谣言的内容广度、传播速度、更新频率、影响范围以及社会危害性等都在显著增强,一场场打击谣言、捍卫真相的网络清朗保卫战,在全国各地深入展开。
面对针对三星堆的造谣,2023年12月,由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四川省委网信办指导,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封面新闻联合推出“三星堆问答”大型策划,通过官方辟谣、权威科普、专家访谈、趣味问答等形式,刊发大量内容详实、说服力强的报道,有效廓清谬误,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全网阅读量破亿。
“三星堆问答”栏目海报 图据封面新闻
由此可见,当好真相放大器,才能用确凿的事实粉碎谣言。谣言往往存在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特点,辟谣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快速地用“真相取代谬误”,用真实的信息夺下原本被谣言所占据的“认知位”。
此外,更要创新表达形式,用系列的、深度的视觉传播,揭秘虚假的视频故事。就在前不久,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揭晓,由封面新闻和四川省网络治理研究中心主创的“揭穿视觉贫困谎言”系列报道,在一众全国新闻报道中杀出重围,获得了“网络正能量文字”奖。
这个报道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凉山备受瞩目,一些生事者就专门找当地的孩子和老人,给钱让其拍摄虚构卖惨视频——许多网友对此信以为真了:都是真人视频,还会有假?
破解“视觉谣言”,也要用“视觉方法”。从2023年2月起,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连续刊发了《云辟谣|慈善主播在凉山给老人发钱?老人:发3000元收回2800元,还找我借钱摆拍》等20余篇深度图文和视频稿件。同时,通过新闻评论、漫画、海报等形式,让报道更加丰富、易读。整个专题清晰呈现了“视觉谣言”现象背后的“假剧情、真套路”,在全网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传播学者克罗斯提出过这一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实际上,只要在消解事件的模糊性上充分努力,就一定能破解谣言。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揭穿“视觉贫困”谎言专项辟谣活动报道截图
辟谣,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的系统工程,魔高一尺,必须道高一丈。
如,机制创新。四川创新“1+5+N” 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建强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树干”,壮大5家粉丝总量过亿的省内重点媒体“树枝”,发挥40家省直部门政务新媒体、21个市(州)网信辟谣平台和新闻网站、1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树叶”力量,最大限度放大权威辟谣声量。截至目前,仅平台端,已发布权威辟谣内容12000余条,原创辟谣稿件2000余条。其中,36条辟谣稿件阅读量过亿,阅读量100万+的稿件达130条,在全网发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辟谣之声”。
如,技术赋能。智能媒体时代,网络谣言传播的主体、路径和影响都更为复杂。在谣言治理的精准识别、溯源、阻断等方面,人工处理必不可少,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形成“广泛汇聚、科学解读、矩阵传播、源头阻断”的辟谣机制。比如,在溯源方面,人民中科发布的跨模态智能内容搜索引擎——“白泽”,能对全网海量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提供诋毁、侵权等负面内容的跟踪、溯源、取证、辟谣等技术支撑。在辟谣阶段,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则使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版权存证系统,避免了权威辟谣稿件被恶意篡改带来的次生舆情。
如,全民总动员。公众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辟谣时度效。动员公众,重视“意见领袖”,推动辟谣加快入群、出圈。打造辟谣IP、邀请大V加入辟谣矩阵,用故事化的方式表现某谣言传播“前世今生”,让公众像追剧一样关注辟谣,让辟谣变得更可敬可亲、可感可看。辟谣矩阵的粉丝多一点,谣言的中招者便能少一点。
主动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守。智媒时代更需要掌握辟谣的主动权,还公众清朗的网络空间,营造健康美好的社会环境。
撰文/刘志杰 蒋璟璟 编辑/王迎 责编/谢梦 审核/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