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渔鼓、打起简板,用四川话讲故事,这就是四川竹琴。
四川竹琴因采用竹制的竹筒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民间又称为“打道筒”“唱道筒”“打尺乓乓”。
做了20年川藏线导游,现在以宠物行业为生的半职业四川竹琴艺人柴羽,讲述了他接触竹琴的原因,在他做导游时需要给游客介绍竹琴,但是他根本不知道竹琴是啥子,于是便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就是这一了解让他成为了半职业四川竹琴艺人。柴羽说,四川竹琴最大的特点是打、唱、念、演。四川竹琴的表演形式大致可分坐、站两种,最早的演唱形式是多人分角色坐唱,一般四五人一组同时演唱,也可自打自唱、对唱、表演唱。
在讲到竹琴的变化时,柴羽认为现在的竹琴表演还是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盲艺人多,戴一个墨镜、穿长褂,外面套一个短马褂,戴一个瓜皮帽。“由于盲人他不晓得自己的形象,而今天我们表演不一样,即便我们坐着,都是有身段的,要比划,有表情。” “竹琴这个本子很大,讲一个故事要讲一个小时。”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是喜欢碎片化快节奏的内容,所以需要把内容和情节简化,顺应观众的喜好。
“整个四川重庆贵州学竹琴的很少,唱竹琴的两只手数得过来,我争取坚持在这个舞台上。”柴羽说。
文案:黄成群
拍摄:罗让尼美 王雪意
剪辑:王雪意
设计:何如冰
来源:首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