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气候信披面临两大挑战,企业应对是一场“马拉松”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5-05 22:01

    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文多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

    记者注意到,在《指引》第三章“环境信息披露”中,“应对气候变化”被列为首个议题,对应条款有近十条,是所有议题中条款最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视觉中国图

    不难理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各种风险和挑战,如供应链中断、市场需求变化等。通过披露相关信息,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这些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之前,企业在披露相关气候信息时,面临诸多问题,如自身行业、业务规模、所在地域存在差异,需要披露的气候相关信息没有统一标准,没有明确的披露规定。而《指引》实施后,公司需要根据指定内容规范披露,这无疑让企业面临一些挑战——这些挑战包括情景分析、气候适应性评估等。

    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博士分析指出:在气候信披方面的挑战主要有两个,一是碳排数据,比如范围3(指一个组织在其价值链上下游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测算;二是情景分析,因为很多企业并不熟悉这个概念。那么,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两个挑战?郭沛源认为,可以从能力建设和建立共识两个方面发力。

    日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高级学术顾问、中财绿指首席经济学家施懿宸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市面上能提供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比较少,建议可以由中上协牵头,开展相应的培训;其次,交易所可以搭配《指引》再推出一个“操作守则”,方便和规范企业开展实际工作;最后,建立配套的惩罚机制,对数据作假或者有“漂绿”行为的企业进行惩处。

    气候变化信披内涵:帮助企业实现有序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当下全球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少国家或组织建立了相应的信息披露框架,以全面评估企业在这一议题上的表现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据了解,当下使用范围最广泛的是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推出的信披框架,其中包含“治理”“战略”“风险管理”以及“指标和目标”四大部分。

    《指引》同样对气候变化议题赋予重要地位。《指引》在第三章“环境信息披露”中,将“应对气候变化”列为首个议题,并列出了相应的9个条款,是所有实质性议题中条款最多的。其中的第二十一条提出:“披露主体除按照本指引第二章的规定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等内容外,还应当按照本节规定披露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信息。”

    从上可以看到,《指引》的气候变化信披框架,与TCFD框架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充分凸显出与国际标准相融合的特点。

    郭沛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气候变化议题在国际上是比较热点的问题。国外一般称为“气候变化”,国内一般视为与“双碳”相关。提到“双碳”,它对企业将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其中既有风险也有机遇,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可能涉及如何在整体能源转型过程中实现企业自身的有序转型。

    恺英网络董事、副总经理骞军法近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不同行业的企业,具体的措施会不一样,有些在于减排,有些在于节能等方面。同时,他认为,企业越早更新思想和设备,就能越早做好长短期过渡。

    气候适应性评估:建议企业从定性披露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起草说明》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披露还进一步补充强调,上市公司应当进一步披露气候适应性、转型计划、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减排措施、碳排放相关机遇等事项。

    同时,深交所还鼓励有条件的公司披露温室气体范围3排放量、采用情景分析等方式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估、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温室气体排放等数据进行核查或鉴证等。

    此外,《指引》对情景分析作了详细解释:“情景分析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确定和评估未来事件的潜在结果范围的过程和方法。就气候变化而言,公司可以使用气候相关情景分析,评估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可能如何影响其未来的业务、战略和财务状况。”

    尽管《指引》给出了相关的披露方向,但对于此前未开展过相关工作,或者公司业务与气候关联度较低的企业而言,如何进行评估、测算、核查,这些都是实际的挑战。

    对此,骞军法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国内企业在披露气候相关信息时,面临标准选择的问题,而当下,只能依据国际标准。因此,他“希望国家层面能尽快下发中国特色ESG指标体系,(这)将有助于企业落地相关计划”。

    在郭沛源看来,气候信息披露方面普遍存在的挑战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核算方面。郭沛源分析说:“有的公司可能连范围1(一个组织自身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一个组织外购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都没算过;有的公司可能算过范围1、范围2,但那些价值链比较长的行业,比如汽车、金融等,如何计算范围3,这无疑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个问题,应该让企业逐步去熟悉、开展相关能力建设,并且需要有一些排放因子库或者一些具有公共属性的测算平台、工具,提供给企业使用。”

    他继续介绍道:“第二是情景分析。针对气候变化议题,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分析方法是情景分析。但对于很多公司来说,情景分析还是一个不太熟悉的概念。所以,也需要企业建立一个共识,意识到这是一个逐步清晰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就做到非常精确和量化。企业一 开始可以从定性表述入手,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郭沛源补充解释说,这个过程需要平衡速度,像是一场马拉松。

    最后,施懿宸提了一些建议:目前,市面上能提供情景分析或压力测试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比较少,建议可以由中上协牵头,开展相应的培训;其次,交易所可以搭配《指引》再推出一个“操作守则”,方便和规范企业开展实际工作;最后,建立配套的惩罚机制,对数据造假或者有“漂绿”行为的企业进行惩处。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关联方信披遗漏、股票被ST……永悦科技连遭“暴击”

    下一篇

    安道麦A:接受参与本次业绩说明会的所有投资者调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