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园地旅行”,在成都邂逅一场宋式美学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24 20:25

    《春天花会开——成都赛会经济消费特别观察》第三篇,我们邀你一同感受以温江知音馆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场景,以一场“园地旅行”,探索传统园艺产业与文创、国风等业态的深度结合,一窥这座城市最新的生活美学与城乡融合之变。

    每经记者 谢陶    每经编辑 唐元    

    ​这个春天,成都将相继迎来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成都2024汤杯。对这座城市而言,举办世界级展会和赛事,不仅可以展现独特的城市美学与消费活力,带来城市美誉度的提升,更将促进相关产业聚集发展,推动会展经济、赛事经济迈向新的阶段。

    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天府文创云推出《春天花会开——成都赛会经济消费特别观察》,带你从多个维度感受世园会和汤尤杯带来的“热浪”与激情。

    今天,我们邀你一同感受以温江知音馆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场景,以一场“园地旅行”,探索传统园艺产业与文创、国风等业态的深度结合,一窥这座城市最新的生活美学与城乡融合之变。

    园艺花卉消费场景兴起,迅速成为年轻人“新宠”

    走进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分会场之一的金温江博览园,在山水盆景的园林中,一个彰显宋式生活美学的空间——知音馆,映入眼帘。

    入口处的大型艺术装置《梦回》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拍照打卡。该作品灵感来自于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和明代画家仇英的《汉宫春晓图》。

    “我们根据年轻人的审美喜好,专门从小红书邀请到装置艺术家木木,以宋代为主题,通过长卷形式,运用无边界融合创新的理念,打造出烟波浩渺的江河和层峦起伏的群山,令人仿佛置身江南山水。”知音馆主理人段莉告诉记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走进馆内,房屋檐廊四面环绕,屋脊错落,花窗精致繁复,入门左右两侧的空间打造充盈着满满的宋风

    通过山石、罗汉松、兰花、棋盘等巧妙布《听琴图》等宋代名画的装饰实景画,颇具素简风雅之景。盆景大师胡世勋的超大盆景装置与整个场馆相映成趣。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馆内则分布着旗袍汉服体验、音疗工坊宋画工坊、点茶、茶咖等特色消费空间。

    我们融入了许多年轻游客喜欢的元素,例如在旗袍和汉服体验空间,游客可以定制新中式旗袍、体验汉服拍摄;在宋画工坊,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画作,还可以参与团扇画的制作,体验宋画魅力;此外,还可以体验宋代点茶和茶百戏等传统文化。我们自4月10日对外试运营以来,每天都有数百人次前来打卡,”段莉表示。

    图片来源:金温江公众号

    据悉,除了沉浸式展现宋式美学,知音馆还会根据季节变化,通过服饰变化、活动策划等,营造不同时期的生活美学。

    “我们观察到一个显著的趋势,成都近郊游市场不断细分发展,叠加这几年的国风热潮,越来越多聚焦深度体验的文化消费场景开始出现。”

    谈及接下来的运营方向,段莉向记者分享到,未来,自己希望知音馆是四季流动的,会有像是唐代、明代等不同的文化主题,与此同时植入更多的非遗文化。“我们不认为这只是一个打卡拍照的地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记者观察到,借助世园会的东风,在温江乃至整个成都,像这样以花卉园艺和传统文化为媒介的消费场景正快速兴起。

    像是已经开始试运营的玛歌庄园·温江古今山林,历时一年匠心构筑的园林景观已初步呈现,内部还设置了汉、唐、宋、明4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

    玛歌庄园·温江古今山林总经理周航介绍道,“我们一共有50亩地,从去年三月开始打造,可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设有火锅、便餐、茶、咖啡等多种餐饮形式,就餐区风格多样,包括阁楼平台、星空屋、山上木屋等,园中设有川派盆景的展示区,供游客边吃饭边赏盆景。”

    不止于一个网红打卡地,背后折射城乡融合“新逻辑”

    据悉,2024成都世园会温江分会场即温江博览园,以川派盆景为主题,布局“一园一轴一馆”。

    其中,“一轴”指的是园林艺术轴,在2.2公里田园生态绿道上打造集品质餐饮、旅游休闲、园艺观光为一体的特色消费带,串联起古今山林火锅公园、树下咖啡、轻奢茶饮、向日葵花田、园艺花境等沿途的新业态、新场景。

    某种程度而言,以知音馆为代表的特色消费场景快速兴起,是成都传统园林花卉产业的焕新发展,亦是近年成都文创产业与近郊游、国风热深度结合的一个缩影,更折射出成都在城乡融合过程中的深层逻辑之一——尊重在地自然及文化肌理,持续围绕青年文化,打造全新业态及场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像是蒲江铁牛村,从北上广深引进60多位常住“新村民”、300多位“候鸟型”新村民,同时联动当地村民,形成了创意设计、文化艺术、生态农业等10多个“人才组团”。

    在尊重村子现有生态布局基础上,铁牛村巧妙地提升了乡村生态价值、生产价值与生活美学,逐渐把一个原本偏僻落后的小村庄变成引领乡村振兴的“明星村”。

    类似的例子,还来自于蒲江的明月村,其依靠一座明月窑进行深度的文化创新及人才引进,并在当地开启了陶艺村发展之路。水立方总设计师、国家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作家、手工艺大师等一群身怀绝技的“新村民”聚集于此,将这里打造成独具生活美学的“理想国”。

    知音馆背后的运营方主管戴超,同时也是成都榜样青年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作为一位扎根本地,长期聚焦文旅产业及乡村振兴的连续创业者,戴超成功打造出包括温江高山村榜样青年社区、新津梨花溪景区梨园雅舍在内的多个文旅项目。

    他认为,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关键始终在于——聚焦年轻人生活与职业需求,与在地文化结合,已打造出更多的“新兴聚落”。他也积极牵头与母校四川师范大学合作,通过驻留计划,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到乡村创业。

    在他眼里,有哪些成功的典范?“像是杭州余杭区的青山村,尊重当地文化,不断引入设计、文旅、电商等资源,留住人才,成为了一个非常具有艺术氛围的乡村。此外,像是乌镇戏剧节,它那种开发理念以及体验感,已经成了文旅行业的标杆,”戴超分享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谈及知音馆的开发运营理念,戴超表示,“我们不希望这里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消费场景。”

    “无论是推出我们自有的咖啡品牌,还是邀请更多像百川古琴、采娑旗袍织造坊一样的文化品牌入驻,我们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一个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孵化器’和‘聚落’,可以聚拢更多文化产业相关人才。”

    此前,戴超曾在亚联资本,长期专注文旅板块,观察过上百个文旅项目。

    “那个时候在城镇化的‘上半场’更多是大拆大建的逻辑,无论是投美术馆,还是投其他文旅项目,我们通常都是聚焦于‘经济账’,很少有人去思考如何保护性开发在地文化,打造深度的文旅体验。”

    戴超认为,“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的文旅产业存在产品同质化、价格卷化的现象。未来,深度的、差异化的文旅体验,才是竞争力的关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鹏鼎控股:一季度净利润4.97亿元 同比增长18.81%

    下一篇

    发布机会清单 第三届中欧花卉产业论坛在成都郫都区举行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