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袁园
近年来,新能源车险相关话题时常引起热议。保司(指保险公司)和车主频频吐槽此类产品,甚至还出现了“车主喊贵、保司喊亏”等局面。
这种困局有望迎来改变。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向财险公司等相关方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最大的看点就是将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按照0.5至1.5区间执行。
虽然该文件目前还在征求意见中,但这却彰显了监管的思路: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此前,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系数范围为0.65至1.35,如果按照“商业车险保费=基准保费×NCD(无赔款优待)系数×自主定价系数”来计算,理论上调整后车险保费价格最高可降价23%,最高可涨价11%。也就是说,调整后,未来有些车主的车险价格会变得更便宜,而有些会变得更贵。车主将凭“实力”拿到保费定价,不同风险对应的保费差距将十分明显。
监管释放信号,压力给到了保司端。面对新的自主定价系数,保司想要抓住新能源车险业务,并在该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有所作为。
笔者认为,第一是要重视数据的价值。保险是个数据密集型的行业,保险产品的定价多数都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精算而来,车险业务更是如此,车辆的基础配置数据、运行数据、出险数据等都是保险核定保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司想要更精确地定价并控制理赔费用,就必须有自己的数据库。至于如何建设和打造自己的数据库,则要考验保司的商业智慧了。
其次,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数据只是新能源车险定价的基础,如何盘活数据并挖掘出数据隐含的价值也是保司的一项重要能力。以新能源车险为例,月里程同样是一万公里的车,其可能出现的风险却是不一样的,如果都给出同样的定价显然不合理,同时也会让保司在后端赔付管控方面十分被动。因此,保司需要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识别出数据背后的信息,分析数据背后的风险,让数据为自己所用,并将数据的价值最大化。
第三,增加产业链联动,降低保险后服务市场的价格。保险只是汽车服务链条上的一环,想要降低综合成本率,保司不能只从保费价格入手,还需要与汽车制造商、维修企业等相关方加强合作,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拓展新能源车险相关产品服务功能、挖掘市场潜力。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同样也需要各方的努力。当前,监管已释放信号,作为参与主体,保司也需要顺势而动,补短板、锻长板,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新能源车险市场上有所作为,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