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李宣璋 每经编辑 廖丹
4月22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在新时代吉林振兴中实现新突破”作介绍。
吉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生态强省,工业化起步早。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介绍,新时代新征程上,吉林重点在以下领域实现突破:一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五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支撑。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据悉,去年,吉林粮食产量达到837.3亿斤,总产跃升至全国第四,单产稳居粮食主产省第一,粮食商品率超过90%、调出率超过50%。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吉林将承担全国1/5的任务,增产200亿斤。
作为农业大省同时也是粮食大省,吉林下一步将如何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对此,胡玉亭表示,要靠“四良一智”。
第一个“良”是扩良田。吉林有近1亿亩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我们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行保护性耕作新模式,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改造提升中低产田,今年要建设1千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力争率先把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扩大农业生产空间,新增耕地200万亩以上。通过“藏粮于地”,增产86亿斤。
第二个“良”是育良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大力推动种业振兴,建设玉米、水稻、大豆等关键品种育种平台,育繁推一体化扩大良种使用。通过良种提升单产,增产60亿斤。”
第三个“良”是用良机。吉林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4%,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接下来,主攻方向是研制开发高端智慧农机,包括平原适用的“大马力”农机,丘陵好用的小型农机,还有一些填补空白的新型农机,特别是无人驾驶农机,以及无人驾驶农机。通过机械化作业提效减损,增产3亿斤。
第四个“良”是施良法。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每亩可增产30%。推广社会化服务,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通过新技术新服务,增产75亿斤。
最后是发展智慧农业。建设农业数字化平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破解“土壤密码”,拓展“吉林一号”卫星在墒情监测、病虫害预警、气象服务方面的应用场景,为现代化大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胡玉亭表示:“我们有信心保持粮食增产的良好势头,今年我们预计粮食总产量可以实现880亿斤,2030年产量有望突破千亿斤。”
当前,全国新能源发展迅速,吉林省风光电资源富集。吉林如何将风光电资源优势转化为新能源发展优势?有哪些关键举措?
“推动风光电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需要创新思路,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吉林实际的新能源跨越式发展之路。”胡玉亭表示,一是政策上有突破,鼓励头部企业或联合体作为绿电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主体,电价形成、电力交易、项目用地、项目审批方面创设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操作性强、含金量高。
二是模式上有创新,采用增量配电网、局域电网、新能源直供、自带负荷等“绿电+消纳”供能模式,可实现80%以上的绿电就地转化,从而破解了电网消纳难题。
三是产业生态上有拓展,建设若干个千万千瓦级绿电产业园区和一批投资百亿级氢基绿能产业园区,推动现代储能和其他一些相关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拓展应用场景,扩大氢燃料汽车、氢能源列车等一系列产品产业规模,打造“绿氢+”全产业链。
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为国有企业重镇,吉林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有哪些部署?胡玉亭表示,将用2~3年时间,推动吉林省属国有企业资产增长50%,营收和利润实现翻番,让吉林国企“重振雄风”。
一方面,推动战略性布局和专业化整合。加快国有资本向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向大农业、大旅游等优势产业集中,向基础性、保障类、民生领域拓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安全方面的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增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力。支持国企牵头,产学研用结合,组建创新联合体,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拓展应用场景。
第三方面,完善治理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创新国企监管考核机制,推行企业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压减企业层级,优化股权结构,推动企业“脱胎换骨、健身强体”。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