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区域财经榜丨武汉天河机场“双航站楼时代”来了 客运保障能力跃居中部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4-16 08:32

    观一域,谋全局。

    【本期导视】

    ◎ 武汉天河机场开启“双航站楼时代” 客运保障能力中部地区居首

    ◎ 深圳市与上海复星高科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产能翻番 天津波音三期扩建项目正式投产

    ◎ 全国首家“碳中和”实验室在四川天府新区开工建设

    ◎ 33个项目签约 沈阳浑南科技城开展“新东拓+”科技招商

    ◎ 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在南京江宁开工

    ◎ 超60亿元项目签约落地合肥

    ◎ 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成都取证

    ◎ “中国造”世界首制船舶主机在青岛交验

    ◎ 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签约落户无锡经开区

    每经编辑 赵博渊

    头条关注:武汉天河机场开启“双航站楼时代” 客运保障能力中部地区居首

    武汉天河机场 图片来源:“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号
     

    新闻概览:

    4月15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2航站楼重新投入使用,主要服务国内航线。至此,天河机场步入“双航站楼时代”,整体客运保障能力达每年5000万人次,居中部地区首位。T2航站楼于2021年启动改造,通过改造升级其保障能力从每年1300万人次提升至150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改造后重启的T2航站楼拥有全国首座航站楼观景台,据初步测算单个观景台可满足至少100人的观景需要,这也成为T2航站楼重启的一大亮点。

    区域视点:

    公开资料显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用于2008年,当时设计保障能力为每年1300万人次,2012年起客运量达到饱和,开始了超负荷运行。直到2017年暂停使用,由保障能力每年3500万人次的T3航站楼取代。2021年T2航站楼启动改造,到如今重新启用,保障能力提升至1500万人次,同T3航站楼组成的双航站楼使得天河机场客运保障能力达到5000万级别。

    5000万人次的保障能力,让天河机场跃居中部第一,而这也几乎是国内主要4F机场必备的一项条件,对于武汉的意义不容小觑。其实,除了T2航站楼的改造,2022年第三跑道开工建设、2023年高峰小时航班时刻容量标准提升等,天河机场的“扩容”近年来一直没停过。这当然是为了更好地承载不断增加的旅客,去年以来全国民航业持续复苏回暖,根据中国民航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天河机场202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586.16万人次,位列全国机场第15名,同比增长122.8%。

    另一方面,武汉抢抓临空经济新机遇也有了更强的基础和底气。临空经济是各大城市争相发展的赛道,身处湖北这样不临边、不靠海的中部省份,武汉要更好地扩大开放、与世界接轨,航空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早在2020年,武汉正式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示范区位于黄陂区,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其核心就是天河机场。如今,申报仍在推进中,如能成功获批,对武汉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是一大关键助力。

    不过也需要看到,作为中部最大城市,武汉GDP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十,但其机场的最新年旅客吞吐量仅排在第15,被同处中部的长沙还压了一头。从其122.8%的增速看,相比全国平均增速142.2%也低了近20个百分点,民航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发力。如今,天河机场实现双航站楼运行,巩固武汉机场作为重要航空枢纽地位的同时,能否使其航空业能级迎来显著跃升?这或许将成为武汉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结果的风向标。

    深圳市与上海复星高科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新闻概览: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重点合作领域包括生物医药、文体旅游、时尚消费等。

    区域视点:通过与复星的合作,将为深圳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力。另一方面,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中心,也将为复星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进一步拓展其业务领域。

    产能翻番 天津波音三期扩建项目正式投产

    新闻概览:天津波音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三期扩建项目近日在滨海高新区竣工投产,总投资6.5亿元。新厂房增加了生产区域,实现产能翻番。天津波音是波音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也是波音公司在中国复合材料生产的最大基地。该项目的竣工将提供更多的生产空间,满足复杂、高端的零部件装配需求。

    区域视点:天津波音三期扩建项目的投产将提高企业的产能,为中国供应链提供更多优质复合材料产品。此外,这一项目的成功也体现了天津作为航空产业聚集地的优势,得益于天津港的港口便利和海关的优惠政策,加速了产品的出口速度。

    全国首家“碳中和”实验室在四川天府新区开工建设

    新闻概览:近日,四川天府新区首个“双碳”示范园区——天府永兴实验室园区建设项目(一期)在成都科学城正式开工建设。该实验室是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实验室,旨在开展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与转化,围绕六大研究方向,推动绿色产业聚集发展和示范扩散,打造全国领先的碳中和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引擎”。

    区域视点:天府永兴实验室园区的开工建设是成都市在推动绿色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重要举措。实验室的建立将有助于聚集和培养高端科研人才,加速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进程。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双碳”科技产业生态圈,实验室将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有效衔接,为成都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四川、成都在全国碳中和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

    33个项目签约 沈阳浑南科技城开展“新东拓+”科技招商

    新闻概览:4月13日,沈阳浑南科技城举行了“新东拓+”科技招商推介大会,首批入驻的33个项目现场签约。该科技城积极打造科学家工作坊、智慧之云孵化器、科技服务街区等创新创业载体,并建立了包括392个研发机构在内的科研平台,致力于发展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

    区域视点:作为沈阳市的科技创新重点区域,浑南科技城通过建设创新载体和科研平台,以及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技招商活动的举办,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项目落户浑南科技城,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在南京江宁开工

    新闻概览:近日,中国电科院南京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在南京江宁开发区开工,该项目将成为南京市智能电网产业的重要力量,致力于打造电力科技创新、集智赋能人才、研产融合生态的“三大高地”。基地计划建设国家级实验室、省部级实验室/技术中心等,为新能源、电力自动化、信息通信等领域的科研发展和产业创新提供支持。

    区域视点:智能电网产业是江宁及江宁开发区的优势产业,江宁也是国内智能电网产业聚集度最高、企业总量和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中国电科院则是中国电力行业综合实力最强的科研机构。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南京和江宁智能电网产业的首位度和竞争力,助力南京打造五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

    超60亿元项目签约落地合肥

    新闻概览:4月13日—14日,合肥市举办了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研讨会暨合肥“创投城市计划”专场活动。活动期间,合肥市政府与中国通号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超60亿元的重点项目签约落地。

    区域视点:合肥在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吸引了众多企业投资和落户,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此举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合肥在全空间无人体系产业生态的竞争力。合肥在低空经济、无人驾驶和空天技术等领域拥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具备成为全国重要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聚集地的条件。

    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成都取证

    新闻概览:近日,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正式取得营业执照,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的新型机构。该中心将致力于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颠覆性技术革命。按照计划,创新中心将入驻成都科创生态岛。

    区域视点:在国家层面,人形机器人已被确定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成都市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人形机器人列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显示了对该领域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随着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此类研发机构,并推进实体化运行和核心团队建设,将为成都在国内外人形机器人领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支持。

    “中国造”世界首制船舶主机在青岛交验

    新闻概览:日前,中国船舶中船发动机成功交验了世界首台W6X72DF-2.2+iCER主机,该主机具备双燃料自由切换功能和多种运行模式,满足不同海况下的船运需求。该主机配备了iCER低压废气循环技术,废气循环率高达50%,处理废气更加绿色高效。这一成果标志着青岛海洋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区域视点:中国船舶中船发动机成功交验世界首台W6X72DF-2.2+iCER主机,推动了青岛海洋装备产业的发展。这款主机具备双燃料自由切换功能和多种运行模式,满足不同海况下的船运需求,体现了中国制造在船舶主机领域的技术实力,对于促进船舶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船舶主机制造和海洋装备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签约落户无锡经开区

    新闻概览:4月15日,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在无锡经开区签约落户。此次研究院由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团队共同建设。研究院将致力于研发控制人形机器人灵巧运动的“小脑”,提升人形机器人的移动能力、操作灵活性和人机交互能力。研究院目前已有超过100名团队成员,申请发明专利超过50项,计划三年内培育10家机器人创新型企业。

    区域视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全球瞩目的新兴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价值。此次签约是长三角、粤港澳在产业协作、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无锡当前正加快开辟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新领域新赛道,其中无锡经开区着力打造“天生机智”未来产业新地标,引进一批未来产业头部企业。该研究院有望推动无锡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应用,为无锡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

    综合武汉发布、深圳发布、天津发布、天府发布、沈阳发布、南京发布、合肥发布、成都日报、青岛发布、无锡发布

    了解更多区域动态,欢迎扫码关注“区域竞争力”微信视频号
     

    封面图片来源:“武汉发布”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小幅下行

    下一篇

    中信证券:eVTOL飞入现实 看好相关材料和零部件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