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 杨霁月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这个门类“规则”的制定者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近年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中国工业不断谋求“出海”。身居西南内陆,在川企业如何抓住机遇?4月10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主任武雅斌。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主任武雅斌(受访者供图)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成立于1966年,是致力于促进工业发展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目前工发组织拥有172个成员国,在全球8个国家设有10个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致力于促进东道国投资者和技术供应商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潜在合作伙伴之间的投资和技术流动。
实地走访企业
希望在川企业利用联合国平台“走出去”
4月8日至10日,四川迎来了2024年开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批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包括19国驻华大使,7国临时代办,4个国际组织,以及1名海地中国贸易发展办事处代表。武雅斌是代表团成员之一,也是唯一一名中国籍代表。
武雅斌来四川并非偶然。早在2020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项目西部区域协同中心(成都)”挂牌,在当时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联合国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创新平台。
武雅斌与代表团一起参观东方电气
“联合国组织在成都设点,已经充分说明了成都的国际化程度。”武雅斌告诉记者,虽然四川地处内陆,但经过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多年耕耘,加之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网络基础设施四通八达,吸引了不少外国领事机构的入驻,其国际化程度已经有了较大提升。
本次来川,他跟随代表团走访了不少点位,其中与工业相关的点位最为吸引他的关注。例如,在东方电气,在过去40年里,这家在川企业已经累计生产超700吉瓦的发电设备,为全球近11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超过89吉瓦的发电设备系统和1000多台陆地钻机。
武雅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东方电气是中国第一批走出去的在川企业之一。“这些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如果同时也特别适合发展中国家,就可以利用联合国的平台去宣传和推介它。”经过这次实地走访,他认为东方电气研发的可持续能源技术与工发组织推广的理念一致,可以作为一种最佳实践案例,通过工发组织的平台到全球进行分享。这是一种强强联合。
“出海”机会多
四川工业实力强劲,但需找准切入口
“中国的工业实力已经是世界前列。四川工业体系也很强大。”武雅斌对四川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表达了认可。
工业是一国综合国力的根基。据悉,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39.9万亿元,占GDP31.7%。
4月8日至10日,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团来访四川
就四川来说,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国家战略腹地,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肩负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任。
“然而,很多中国企业,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很多优秀企业,没有很好的渠道走到海外。”武雅斌表示,这些企业已经在国内打出一片天地,想要拓展海外市场,联合国工发组织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将优秀项目推广到国际舞台。
“我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更加了解。”武雅斌举例,非洲产出很多热带水果,但热带水果非常容易腐坏,将其出口就面临保鲜的技术难题。“我们可以针对性地研发一种技术工艺,在非洲当地进行水果深加工,提升其出口价值。”武雅斌说,如果这种技术成本较低,在发展中国家具有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那么就可以得到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产业在国内处于“朝阳”蓬勃发展阶段,当下到非洲却不一定讨喜。例如,在新能源方面,在国内“大热”的新能源汽车可能并不适合非洲,因为二手车占据了非洲主要市场。又如,非洲最需要的可能也不是核电站。因为核电的目标地区是人口稠密,工业非常发达的地区。
如果对应上述行业,食品是四川传统优势产业。四川也是能源大省。在“新三样”出口方面,四川保持高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能尽早实现工业化。这个市场是无限大的。四川工业‘出海’,机会很多,但能否从中找到准确的切入口很重要。”武雅斌强调,四川工业“出海”需要深度研判当地市场环境,找准自身定位,特别是一些“空白”领域值得挖掘与琢磨。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