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一届大会的绝对主角是AIGC,那微短剧则毫无疑问成为本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升迅猛的“新星”,大有与人工智能概念颉颃之势。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3月底的成都,艳阳高照,即使“热浪”逐渐升温,但并未到室内需要开空调的程度。
然而,在3月2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新洞察、新趋势、新征程”微短剧创新发展与国际传播论坛(以下简称“创新论坛”)上,会议才刚开始不久,天花板上便传出嗡嗡作响的空调运作声。原因无它,只因会场里的人实在是太多。
全场一座难求,能下脚的地方几乎都站满了人,不少听众干脆在主讲台两旁的空地席地而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前接近半小时入场,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站位”。会议开始之前,主办方不断用话筒喊话,“留出一条人行通道。”
我们试着从这个来之不易的“站位”出发,兼以行业视角,梳理在大会期间的观察,与您分享“所得所感”。
如果说上一届大会的绝对主角是AIGC,那微短剧则毫无疑问成为本届大会上升迅猛的“新星”,大有与人工智能概念颉颃之势——
从大会的议程来看,微短剧是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涵盖行业动态、内容创新、监管、出海等热门话题;从参与的人员来看,主管部门、主流平台、业界大佬、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说是微短剧的全生态“半壁江山”在此也不为过;从现场的氛围来看,“微短剧”三个字就是大会上流行的社交名片,两位陌生人很快就能凭此打开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背景下,除了平台、公司、创作者之外,各地文旅部门也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纷纷“躬身入局”,在不同会议、分论坛中抛出橄榄枝。
在其中,有城市还将微短剧视作一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机会,甚至提出“全国微短剧名城”的口号。
从线上到线下,微短剧热度不减,几场相关论坛都挤满了听众。
“这是我见过最火热的论坛,大家的腿有点酸。不过不重要,站在风口上的人没有一个觉得是酸的,稍不注意就被风刮跑。”
在“微短剧小程序健康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发展论坛”)的开场环节,主持人说,“所有的短剧,所有的风口,刮得我们睁不开眼睛。”
风口上的风究竟有多大?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373.9亿元,2024年有望突破500亿元。但要知道的是,2023年全年电影票房为549.15亿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虽然主管部门、平台、业界、学界等各方对于微短剧关注的侧重各有不同,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成为此次大会上各方的共识。
主管部门的发言,从“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等角度出发,展现出对微短剧“野蛮生长”后的包容。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发展论坛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微短剧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除了“向上向善提质升级”,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向以创作为中心转变”“由产品到作品到精品”“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坚持长期主义精神”。
在此基调之下,平台和业界的发言无不洋溢着一种乐观情绪,“春天来了”。
对于平台来讲,短视频赛道的出现意味着巨大的业务增长点,而这在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增长基本见顶的情况下来看尤为可贵。
在创新论坛上,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将微短剧赛道的出现总结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和可能性”,在谈及新赛道的机会之后,王娟也提到了在此次大会上与各级政府部门交流后的感受,“从管理端到产业端,到创作端,我们应该非常有信心”。
具体到创作、发行端的公司层面来看,春节期间与短剧厂牌听花岛合作发行《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瑞卿的发言颇有代表性:“微短剧将来会变成中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出海方面……给我们时间去改变,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找到正确的路径,这样时机也到了。”
而更多以观察视角来看待、研究微短剧行业的学界,除了在理论上给予洞见以外,也在强调“支持”的重要性:
“让(微短剧)本身这个行业快速做大,在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在创新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
2024开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要求结合各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原创开发新作品,提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
在此背景下,北京、浙江、湖南等地纷纷推出了当地的创作计划。
在本届网络视听大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明显感受到,微短剧的风还是“吹”到了各地。
一些城市明显“坐不住”,在大会期间的各大会议、论坛上频频“抛”出橄榄枝。例如,浙江就举办了“浙里好看·淘好短剧扶持计划发布会”(以下简称“发布会”)。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第一批推荐目录7部作品中,2部即来自浙江。在发布会上,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微短剧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贡献了四分之一以上的剧集和市场份额。
“真诚邀请各位加入浙里好看·淘好短剧文旅计划,与浙江企业深度合作,感受浙江最高效,最优质的服务。”
而杭州作为浙江的省会,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全国首位,展现出十足的干劲。仅仅在此次大会上,杭州的两个区——余杭区和临平区,就分别在发布会和创新论坛上做了推介。
余杭区给出了“黄金十条”,提供包括剧本创作、播出奖励、金融支持、作品出海在内的网络微短剧扶持政策。
临平区则在创新论坛上,提出打造“全国微短剧名城”,在结合本体产业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用三年时间打造100部微短剧+实体经济的精品短剧作品”。
与此同时,在创新论坛上,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河北省沧州市、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在内的省市相关代表或文创载体,都在创新论坛进行了推介。
一个现场的细节是,虽然推介环节已经进入论坛的“下半场”,但全场人气依旧不减。而每当PPT来到“真金白银”的政策介绍页时,在场不少人都会掏出手机拍照,等到一些“重磅”消息官宣时,现场还能听到听众的低声讨论。
事实上,回到“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上来看,“文旅+”对于微短剧而言,或许会是一条转型升级之路,有利于摆脱其目前被认为仅满足观众情绪价值的“刻板印象”。
再到城市而言,在城市依靠短视频快速“出圈”愈发拥挤的赛道上,微短剧与“一夜爆红”的态势相比,其带来的效果不仅显得更加细水长流,背后甚至还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趋势。
“风口之上”,如何尽早在新赛道上布局以抢占先发优势?我们认为,本届网络视听大会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做出了表率。在微短剧“第一城”的角逐上,谁又将迎着风口,踏步领衔?
本文作者系天府文创云记者石普宁,转载合作相关可搜索“天府文创云”公众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