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慧:人工智能是一个最具有革命性、渗透性,甚至颠覆性的技术,我认为它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典型的代表性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很大力度上,应该是推进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所以不要一哄而上,不要把传统产业“一破了之”,而是要先立后破。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3月28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的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研讨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黄群慧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工业经济稳增长具有哪些意义?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地方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普及和应用,是否会出现某些传统工业领域的衰退?围绕这些问题,黄群慧一一进行了详细阐述。
他直言,人工智能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性技术,当把“人工智能+”赋予到各产业后,就形成了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并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但他也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一哄而上,不要把传统产业“一破了之”,而是要通过先立后破,把创新的破坏性降到最低,实现从创新性破坏到创新性转型的转变。
NBD:今年我国GDP增长目标是5%左右,您觉得要实现这一预期目标,工业经济应该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黄群慧:工业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5%左右的目标实际上统筹了需要与可能,工业经济要通过努力,争取为GDP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这些年,工业经济发展确实对稳增长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树立了信心。今年通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包括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说工业经济能够实现自己的增长目标,也能对我国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NBD: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工业经济稳增长具有怎样的意义?
黄群慧: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们希望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可以发挥最核心的推动创新作用。因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就是创新,科技创新本身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它的基本路径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而现代化产业体系里最关键的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核心又是制造业。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会下降,这是现代化的基本趋势。但现在来看,我们要稳住这个趋势,因为有一定的量,制造业才能起到最关键的支撑创新的作用。
制造业是创新最密集的产业,它一方面是最先进的技术应用的产业,另一方面又是给科技创新提供设备、原材料支撑的产业,所以它是科技创新最关键、最核心的产业载体。没有制造业,科技创新很难单纯在实验室里推进。
NBD: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您觉得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当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黄群慧:人工智能是一个最具有革命性、渗透性,甚至颠覆性的技术,我认为它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典型的代表性技术。当把“人工智能+”赋予到各个产业以后,它就形成了典型的新质生产力。技术本身一定是和产业结合以后,形成以产业为载体的典型新质生产力,所以我认为它是最典型的、最具有生命力的新质生产力,会产生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从前几次工业革命到现在,之所以能够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一定是通用技术的突破。而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通用化技术突破,所以才会带来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人工智能的通用性表现在,一方面它能渗透到生产、消费、流通等各领域,另一方面它能够把通用技术和具体某个领域相结合,进而产生新的技术,产生巨大的创新。而从通用性到具体的每个领域又变成专用性,专用性是提高效率的基础,越专业化效率越高,从而催生出革命性的变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一轮科技革命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数字化、智能化,二是绿色化、低碳化。一般“革命性”变革的通用性体现在投入和产出两部分,这些年来,大家更强调投入的通用性,像煤炭、材料、动力等。这一轮科技革命我们现在投入的是人工智能这种技术,当然和它对应的是数据要素。
这次新一轮科技革命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是,数据作为要素与以前的通用投入有本质区别,它既有通用性又有重复使用性。以前的煤炭、钢铁是实体,用完了就消耗完了,现在数据用完了又可以产生新的数据,越用越多,还可以重复使用、多主体使用。这就使整个经济技术范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然关键是要做好制度建设,比如怎么解决数据的产权问题、市场上怎么交易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另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以前不太一样的是,大家考虑到绿色化会有低碳的产出,这种产出也具有通用性,有碳交易市场后,大家可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碳排放情况。
NBD:当今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何深意?
黄群慧:目前全球都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这个潮流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就越来越引起重视。当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越来越成为现实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整个社会的数字化进程越来越快,而且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所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确实对现实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当前,谁把握住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谁就会在未来发展战略中占据制高点,而掌握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每个国家要发展必然要做的,同时也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要求。
NBD:当前,各地都在学习新质生产力相关重要论述,您觉得地方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黄群慧:各地要注意不要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去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比较优势等,去寻求各自的竞争优势并大力发展。因为新质生产力的范围是很大的。
但是这里面确实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基础设施问题。传统的基础设施各地都可以努力发展,但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产业政策怎么着力、统一的产业政策是否适用、各地如何发力确实还需深入讨论。包括一些新型技术,尤其数字技术本身也还处于探索阶段。
以算力基础设施为例,当前我国算力还存在短板,基建建设碎片化,效率也比较低。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但如果各地都上马算力基建项目,可能会使算力建设的碎片化更为突出。所以我们现在也在讨论要形成与新质生产力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
NBD: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普及和应用,是否会出现某些传统工业领域的衰退?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利益关系?
黄群慧:我认为不应该叫“衰退”,应该叫“升级”,“衰退”这个概念很容易让人误解。不管是从历史上还是现在来看,任何一个产业总体上一定要随着消费水平提升、技术进步去不断升级。
当然,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些产业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这是正常的。按熊彼特的理论,创新会有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在创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破坏性作用,但这是理论上的说法。我们不能认为传统产业便就此消失,这里面涉及怎么界定传统产业概念的问题。
比如纺织产业,在一般的观念中,都认为纺织业是传统产业,但是现代纺织产业中,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非常高。不能说纺织这个传统产业会衰退,或者服装产业会消失,它们还是存在的,只是需要转型升级,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要求,也适应现代人新的消费观念。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用科技创新去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而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般按技术的成熟度又分为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目前我国有80%左右还是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在13%左右。当然这些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非常快,而且我们也希望这些产业能够快速增长,但是当前对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还是要推进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因此一定要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成果或者用新质生产力去改造、赋能传统产业。
当然,产业分类是人为的分类,这些产业之间整体是一个融合的趋势,所以不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或者未来产业,它们虽有各自的属性,总体还是会逐渐融合的。
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很大力度上,应该是推进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所以不要一哄而上,不要把传统产业“一破了之”,而是要先立后破。我们反复强调要先立后破,也包括要实现产业的有序接转。通过先立后破的方法,把创新的破坏性降到最低,从而实现转型升级,实现从创新性破坏到创新性转型的转变。
从这个角度上说,绝不能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误解为仅仅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忽视了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