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深刻的结构性调整之中,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6.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减少了9.6%。市场表现不均衡,土拍分化加剧,居民的购房信心亟需增强,众多因素共同考验着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绿城中国前瞻自省,在困顿的行业环境中,果断告别以“扩量”为主的粗放式发展,转而向以“提质”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变、改进,努力补齐各项短板:权益占比快速提升,夯实利润提升基础;“清零”永续债,堵住侵蚀利润的缺口;改善财务结构,进一步筑牢安全底线。在行业深度调整的这几年,绿城成为一股难能可贵的正能量。
2023年,绿城中国总营业收入达到1313.83亿元(人民币,下同),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大环境下同比增长3.3%,创近5年来的新高。2023年度,绿城中国实现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13%。
2023年,绿城中国合同销售约人民币3,011亿元,回款率超100%。在一二线城市,绿城的新开去化率高达82%。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市场颇为关注的“绿城现象”。
绿城中国执行董事、副总裁李骏表示,“在杭州大本营实现了合同销售631亿元,在中指研究院杭州市全口径销售榜单排名第二。在高端改善类、城市低密类,和主流产品上分别出现了现象级的红盘。”
杭州馥香园4开4罄,单盘销售额99亿元,车位也同样告罄;芝澜月华轩首开后29天,住宅和车位双双售罄,销售金额71亿元。咏溪雲庐2023年11月首开便成为四季度杭州低密度住宅成交总金额、套数、成交面积的三冠王。此外玉海棠月均流速大约340套,达到了同期竞品的三倍多。
在上海,绿城凭借全口径合同销售额208亿元,首次进入上海销售榜前5名。
行业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繁花三章”——2023年8月初获取的沁兰园、留香园和春晓园三个项目,拿地80天开放示范区、132天开盘,一周之内三盘齐开,26天内推售5次,总共新增120亿的认购。这一热度仍然延续到了2024年,3月20日,备案均价每平方米16.3万元的绿城外滩兰庭公布了摇号结果:166套房源共吸引了448组认筹,认筹率高达269.9%。
李骏透露:“‘繁花三章’以价值营销引领,整合拉通了三个项目的管理资源,打造了既统一又各具差异化的项目定位,形成了有节奏、有序列的联动操盘的模式。这三个项目产品、战法、业绩齐头并进,创了上海的新纪录。”
绿城的“第三重地”西安,2023年实现合同销售124亿元,蝉联城市销冠。年度重点项目“海棠三章”是绿城首部唐风作品落地西安,凤鸣、春熙和映月海棠超万方的权威实景前置呈现,首开以后三个半月实现了合同销售超过38亿。
此外,绿城在浙江省内的重点城市均取得了优异的销售业绩,与天津、长沙、济南等城市共同支撑了2023年的业绩完成。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已售未结转金额约2565亿元,其中权益金额1712亿元。管理层预计2024年即将结转的全口径总计1673亿元,权益口径1064亿元,还有部分将在2025年和2026年及以后实现。
据管理层透露,2023年公司新增38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57万平方米,预计新增可售货值达约人民币1,425亿元,同比提升了两个名次,登上新增货值榜第六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增货值中,一二线城市货值占比达到84%,而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货值占比高达58%。不仅如此,绿城中国在新拓项目的权益比又上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74%。
同时,综合能力持续精进,总体的运营效率较2022年提升了18%。在三大机构评比当中,产品力保持领先,客户满意度持续行业领先,ESG的评级维持a级。
管理层认为,2023年度投资实现了“量质双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绿城中国投资坚持“收敛”“聚焦”“深耕”,秉承现金流排布的投资策略,狙击投资机会型城市,做到投一成一。同时进一步向市场安全的区域集中,增强抗风险能力,继续提升新投项目的权益比,巩固未来的利润率。从新获取的38个项目来看,有26个新项目当年实现开盘占比达到68%,新拓1,425亿元当中,有39%在当年实现了销售转化,达到549亿元,2022年这个数字是501亿元。
难能可贵的是,2023年所获得的项目平均净利润率超过8%。
在营销端,加大抢收的力度,在整个行业销售金额缩水6.5%、销售面积缩水8.5%的前提下,绿城中国的权益销售额排名同比提升了三位,达到1276亿元。2023年新项目首开去化率达到82%,较2022年上升了7个百分点,回款率超过百分百,维持行业高位。
对于2024年,李俊表示:“2024年我们工作的4个关键词是共克时艰,稳中精进、提质增效,全质发展。绿城中国更需要回归企业的经营本质,坚守最懂客户、最懂产品,六品协同全面发展,扎实地推进全品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主要策略是规模上动态守住行业Top10,同时打造品质标杆以及行业的特而美。”
事实上,2023年绿城中国在财务方面最值得关注的,是清零了永续债。
这一动作从2021年开始,跨越了3个财务年度,终于在2023年上半年绿城偿还了最后一笔15亿元境内永续债,用执行总裁耿忠强的话说,“彻底堵住了一个侵蚀利润的缺口。”
耿忠强还透露,“目前债务融资结构方面,银行借款占比进一步提升至73.3%,约1,070亿元;剩下的债务共计有389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325亿元,占比22.3%,维持低位。”
对比绿城近5年的财报不难发现,其平均融资成本快速下降,从2019年的5.3%、2020年的4.9%、2021年的4.6%和2022年的4.4%,进一步下降至4.3%,4年来累计下降100个基点,处于历史新低。
与此同时,包括营业收入在内,绿城中国多项财务指标创出历史最好值:截至2023年末,货币资金734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58%达到230亿元,成为行业深度调整周期下少有的业绩表现。
稳健的财务表现也给绿城带来了通畅的融资渠道,2023年绿城成功发行境内债139亿元,结构均衡、多点开花,其中包括25亿元公司债、58亿元中票、供应链ABS30亿,供应链abn(资产支持票据)26亿,综合的发行利率3.93%,剩余的发行额度有355亿元,仍较为充裕。
3月26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表示,绿城去年未入账毛销售达2565亿元,加上今年物业销售及较低的资产减值损失,预计2024年至2026年盈利复合年增长率将介于10%至15%之间。摩根士丹利维持对绿城中国的“增持”评级。花旗也上调绿城中国目标价至10.3港元并给予“买入”评级。
(免责声明:文中机构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