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河南“联手”安徽,拯救“边缘塌陷带”?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3-27 22:28

    “借道”安徽,融入长三角

    每经记者 程晓玲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南阳日报

    中部地区这个“脊梁”要更硬一点。

    日前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指出,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其中提到,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对接。

    座谈会召开第二天,两大中部省份就传来合作进展——3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在郑州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运输领域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两省将统筹推进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省际通道项目。

    河南方面明确提及,重点加强航运方面合作,推动“中原出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地处中原腹地的经济、人口大省河南来说,积极联通同属长三角和中部的邻省安徽,无疑是加快融入长三角、开辟东向出海新通道的必然选择。

    区域合作最直接的受益者往往在省际毗邻地区。放眼豫皖交界区域,无论从经济水平还是人口流失看,豫东南、皖西北均是困扰两省多年的发展“洼地”。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区域合作融入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的通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奋力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均把促进豫皖交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着力点。

    随着动作进一步细化,能否为两省之间的“塌陷地带”带来新的转机?

    利好副中心

    区位“居中”的河南,正努力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化。

    在当地看来,国内省域经济发展日益分化,河南要争取在未来全国经济板块中占据有利位置,“确保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入局而不是出局”。

    随着兄弟省份安徽乘着“入长”东风蓄势起飞,河南向长三角“靠拢”的步伐也在加快。

    这在当地出台的多个重要规划文件中得以印证。河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先行区”。

    在《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中,“长三角”一词则被提及多达17次。其中提到培育建设的4条通道经济带中,“中原—长三角通道经济带“位列首位,并明确点名发挥郑州、洛阳、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信阳等枢纽城市经济集聚效应,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图片来源:摄图网600709707

    区域合作,交通先行。作为全国首个建成米字形高铁的省份,高铁线路理应为河南融入长三角提供有力支撑。

    但从目前来看,向东延伸的郑合高铁、郑徐高铁等线路主要集中在河南中部偏北的郑州;连通合肥、杭州、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商合杭高铁,起于豫东的商丘。相比之下,定位省域副中心、肩负带动豫南发展重任的南阳,此前仅有一条南北向的郑渝高铁,城市发展明显受限。

    有观点分析,这也成为南阳在中西部省域副中心城市竞逐中的一大掣肘。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此前曾提到,在普铁时代,南阳和襄阳两市交通区位原本大致相当,但步入高铁时代后,郑万、武十高铁先后开通,襄阳先一步形成高铁“十字”格局。

    眼下,河南正加快补齐这块短板。

    根据此次豫皖两省签署的协议,在省际高铁方面,将加快推进南阳经信阳至合肥高铁和京港高铁阜阳至黄冈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积极争取沿淮铁路(南阳—驻马店—阜阳—淮南—蚌埠—淮安)、亳蚌滁宁铁路亳州—蒙城段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四条重点线路中,直接涉及南阳的就有两条。

    南信合高铁走向示意图 图片来源:铁路建设规划

    其中,有望在今年开工的南信合高铁,起自南阳、直通合肥,不仅将极大拉近南阳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也将成为推动其实现高铁“十字”交叉的关键一笔,对于提升南阳的交通地位和区域辐射力意义重大。

    拯救“洼地”

    进一步看,线路从副中心南阳向东延伸,受益的远不止南阳一地。

    根据规划,作为河南、安徽两省间的交通大通道,南信合高铁(河南段)新建规模380.79公里,设南阳东、唐河北、泌阳、桐柏北、信阳东、罗山南、息县南、豫东南新区、商城、固始10座车站。

    覆盖范围更广的沿淮铁路,则有望串联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省份,向西延伸至兰州,从而形成一条横跨西部、中部和东部6省13市的干线通道,沿线所经城市总人口约6500万,版图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连通兰西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

    这两条高铁线路加快推进,所途经的广大豫东、豫南地区无疑将迎来重磅利好。不仅如此,在河南高度重视的“中原出海新通道”方面,省内两大港口——周口、信阳同样位于该区域。

    图片来源:周口日报

    大力扶持背后是欠发达的现实处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远离中心、交通不便等原因,包括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等在内的豫东、豫南地区在河南省内长期属于“吊车尾”的存在,经济总量、人均GDP水平几乎都在省内排名倒数。

    经济欠发达,就业机会不足,导致其成为河南人口流失问题最严峻的区域。

    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作为全国净流出人口最多的省,河南流出到外省人口多达1610万人。其中,周口、驻马店、信阳、商丘、南阳等地正是主要来源地——

    周口出省流动人口数量最多,有267万人;信阳、南阳、驻马店和商丘分别有246万人、211万人、210万人和178万人去了外省;五市合计出省流动人口1113万人,占全省的69.1%。

    从流出人口去向看,长三角一带则是重要的目标区域。其中,浙江是信阳人、周口人外出的首选流入地;江苏是商丘人、平顶山人、洛阳人、新乡人和开封人外出的首选流入地。

    这也就不难理解,此次豫皖合作在交通布局背后更深层的意义。

    公开报道显示,就在双方签署协议当天,河南省副省长刘尚进在郑州会见安徽省副省长单向前一行,就综合交通运输工作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豫皖两省及毗邻地市就互联互通项目进行了深入对接。

    毗邻地市共同参与项目对接,释放的信号与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联动产业

    对于此次省级层面的定调支持,豫东豫南地区可谓期盼已久。

    以河南省内著名的人口大县、劳务大县——信阳固始县为例。地处河南、安徽交界处的固始,作为河南面向华东的东南大门,拥有“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却在铁路建设中一度“缺位”。用媒体的话说:普铁时代,错失京九、宁西两大机遇,铁路形同虚设;高铁时代,固始苦求多年,至今仍在无尽的等待。

    随着近年来河南省米字型高铁网、“市市通高铁”陆续建成,当地有关高铁设站的呼吁日渐高涨。眼下,南信合高铁(计划将在固始设站)开工建设被提上日程,百万固始人的“高铁梦”也终于有了盼头。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084951

    当地对于加强省域合作、改变发展现状的迫切不止于此。

    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21年11月,叶集固始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和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双方希望共同打造“一河两岸一座城”,实现交通互联、产业互补、生态互治、民生互惠,携手同创皖豫边界中部崛起示范区。

    不久前,安徽省、河南省发改委深入开展皖豫两省叶集—固始毗邻地区合作区建设谋划工作,编制《叶集—固始“一河两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区发展规划》,并于近期报国家发改委。合作区规划范围为叶集区和固始县全域。

    作为谋划打造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有效切入点,双方将共同建设“一园、一城、一区”——

    “一园”即在叶集经济开发区和固始县史河湾试验区范围内,建设一个5平方公里的皖豫产业合作示范园;

    “一城”即共同推进叶集主城区与固始县史河湾生态新城全方位融合建设发展,在皖豫交界地区打造一个人口超50万的新兴中等城市;

    “一区”即携手建设皖豫边界“一河两岸”共同富裕协作区。

    据安徽省发改委介绍,其中重点建设的皖豫产业合作示范园,将规划引导智能家居、新材料等产业合作。

    同样在扼守河南“南大门”的信阳,于2022年3月揭牌的豫东南高新区,诞生之初就被赋予打造对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使命。其大力推进的新能源产业,有望为深度对接长三角打开合作空间。

    对此,先行一步的豫鲁合作或可提供有益借鉴。

    此前河南曾官方发文明确加强与山东合作,“努力打造全国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样板示范”。今年2月,河南进一步出台《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台前打造成为欠发达县域跨越发展的样板示范,并聚焦化工新材料、羽绒及服饰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领域细化部署。

    四面出击、抱团取暖,“塌陷”的洼地正迎来希望的曙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奥普特董事卢治临增持530股,增持金额5万元

    下一篇

    成都都市圈 打破边界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